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就业热议:让大学生当小商贩是个馊主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 17:19   新华网

  新华每日电讯 让大学生当"走鬼",此药方是"鬼方"

  2月5日,广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东副主委温洋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建议,政府可为有心做小生意的大学生开一些跳蚤市场,大学生也不妨转变观念──当当“走鬼”(“走鬼”一词源自香港,系指流动小贩为逃避执法人员追罚而相互招呼脱逃的暗语,后成为无牌流动小贩代名词)。

  温洋的建议从侧面折射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2008年底我国有将近100万高校毕业生未能就业,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名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在“2009年暑假前后我国的经济可能探底”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不容乐观。

  在这种现实语境下,温洋的“走鬼说”一出炉即引得舆论哗然。这是研究生卖猪肉、大学生扫大街的新版本吗?

  不错,造成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困境没有变,说不定还有其他“大学生争什么饭碗”的新闻出炉,也还有各种“妙方”来支招。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国家“保增长、保就业”政策提出的当下,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找到病根并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胡乱开药方。

  大学生欲“自救”必先“低头”?

  温洋的“鬼方”不乏赞同的声音。

  北方网评论文章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大学生当小商贩是“自救”的选择,抑或说叫次优选择。这一放低就业门槛的选择,体现了面对就业难的积极“自救”精神。相对于长期待业,大学生当小商贩是更现实、更务实的选择。

  中国网评论认为,温洋的建议在表达上很严谨,他是从“就业难”的现状出发,建议大学生“不妨”去从事一些人们习惯认为大学生不会去低就的职业。当然,建议堂堂大学毕业生去当“走鬼”,的确容易引起很多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不解甚至不满。这种不解与不满,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放不下架子,抹不开面子。因此,大学生就业首先要做的是低下高贵的头颅,抛弃“精神贵族”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以此种状态就业才能切实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走鬼”也不好当

  诸媒体的言论迫切要求大学生放低姿态转变就业观念,不妨实现“走鬼化”低端就业。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走鬼是这么好当的吗?

  首先,城管能答应吗?

  《羊城晚报》所载广东省政协委员吴茂珠的亲身体会,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最好的现实注脚。“我也支持大学生创业,但对于大学生去当‘走鬼’持保留意见。我在基层工作,对‘走鬼’的治理难度深有体会。可以说,‘走鬼’是城市管理中最难治理的。”

  不难看出,“走鬼”本身就是政府治理甚至取缔的对象,是挂了号的“黑群”,再将大学生往这一群体里塞,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言语权贵的蛮横与傲慢。这种蛮横与傲慢源自其话语丧失了一个基本的前提:赋予“走鬼”群体合法地位,进一步规范“走鬼”的治理体制。

  其次,学生及家长不会答应。

  四川新闻网载文指出,在我们这个国度,大学不仅是一个教育场所,还隐喻着人生的机会和未来的希望。底层人家的子女,唯有通过上大学,才能拥有一张从底层向更高层流动的门票。无法想象,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的结果就是走上街头当流动小贩?!这种苦涩和酸楚,谁能体会?!

  再次,让我们的思绪延伸至更广阔的背景──大学生走向小贩职业一旦成为趋势,经得起社会理性的拷问吗?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走鬼”一词本身即蕴含着歧视意味,正如中国网载文指出的那样,“走鬼”一词虽与人品无关,但也可看出最初使用此称谓者对“走鬼”生活品质、职业地位的蔑视。这一受到蔑视的职业,似乎无法承载大学生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期待。

  寻找真正的制度瓶颈和现实障碍

  如今大学生就业在每年的毕业季都是新闻热点,今年又叠加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因素,问题自然要比往年更为严重。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当然要更多元,但问题的本质还是要抓住,避免夸大一些耸动的个案,并因无味的争辩转移了视线。

  《检察日报》载文指出,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严峻问题,它不容轻视、不容无视,更不容将它解读为一个伪问题。常能听到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观念固化、就业期望值过大之类的专家分析,然后就是诸如大学生可以当小贩可以去农村之类的“谆谆教导”,好像今天的大学生根本就不是一个理性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需要的不是这种无聊的“谆谆教导”,而是应该首先把大学生确认为一个理性人,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困难和痛苦,然后去思索大学生就业空间始终不能真正拓宽的原因,寻找其中的各种制度瓶颈和现实障碍,并做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向上吁请和向下指导。

  《青年报》的文章更是直言“让大学生当‘走鬼’是‘懒政’思维”,就业形势严峻是客观现实,但政府要避免“懒政”思维,不要把简单地甩向市场当成解决任何问题的“万金油”。而应该多从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做文章,尽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大限度给大学生们提供发挥特长和才干的岗位。尤其是在时下经济危机加深蔓延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政府或有关部门广开就业渠道、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生宋子霖、宋纯峰)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大学生 就业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