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日前,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编制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通知中指出,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比上年增长5%左右安排,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比上年增长1.7%安排。有关人士分析,研究生招生计划适度扩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
研究生扩招,缓解就业压力是肯定的,然而,在缓解的时间里,我们如何得出解决的办法才是关键。09年的春天,有成千上万的研究生们在苦苦的煎熬,临近毕业的日子,复杂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和自己的人生价值激烈碰撞,当初考上研的欣喜与现在的失落,当初怀揣的梦想与当下严酷的现实,如此大的反差,他们开始埋怨起来,抱怨当初的扩招,抱怨时下的金融风暴,抱怨学校的教育方式。虽说原因种种总有其责备的理由,然而产生这种心理的真正根由源起何处?
首先,对“大学”的概念有待解放。回顾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历史,应该说,1998年是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一个分水岭,98以前是大学生以毕业就包分配,98年后是双向择业。虽说“大学生不包分配”的现状已经有10多年了,可是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念仍旧根深蒂固,丝毫没有动摇。人们认为高校是通向就业的前站,总认为在学校读不读书无所谓,能考上大学,工作也就有了着落。然后,大学的本义是什么,在我国不是很明确,高校在招生及教学环节上采用的是计划模式,而到了人才输出时,却遵循市场经济模式,完全由毕业生自主择业就业。两者冲撞,引发矛盾,结果是可想而知。如果将大学视作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刚刚进入大学的同学们就应该有个目标,我喜欢什么,我要选择什么,我将来要干什么,简而言之就是理想,可是如果你去问问在校的大学生们,他们的理想是什么,他们那双迷茫的双眼将告诉你一切。在大学里,你不是被动的一个,大学里有很多的知识,有很多的资源,等待你的挖掘。从一开始就要学会选择,学会为自己的理想储存能量,而不是傻傻的等待。
其次,我们要对“工作”的概念有待解放,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个工作大多指的是“稳定的工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而面对小型私有企业,私营单位仍旧犹豫再三。这无疑造成就业选择面的狭窄。就业,是要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很多人不适合“蹲机关”,“上讲台”,偏偏都往里面挤,仍旧认为那是“体面的活”,可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却往往是那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们,是那些为自己梦想而永不放弃的执著者们。“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做自己值得做的事,做自己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
最后,大学生就业的焦虑,还源于中国人的“面子观念”,中国人好面子,几年下来的大学深造,是希望能够有比其他人更广阔的前景。对于农村大学生更是如此,4年大学读下来,花了家里所有积蓄甚至欠下一屁股债,乡里乡亲知道谁家大学生没找到工作或是工作不理想,更是匪夷所思,笑掉大牙。父母要面子,自己也要面子。沉重的压力犹如十字架,背负的是祖先不得不背负的包袱。
读大学也好,读研也好,一定要是自己带着梦想在读;工作好也罢,差也罢,一定要自己放下包袱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