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河北省毕业生信心降至历年最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11:08   燕赵都市报

  □超半数毕业生就业忽视劳动合同

  □绝大多数毕业生基层就业心态矛盾

  □经验欠缺成毕业生就业的现实障碍

  □毕业生对公益招聘体系呼声最高

  省人才市场昨日出炉的“2009河北省毕业生就业趋势调查报告”称,2009年我省毕业生就业信心降至历年最低点,仅19%的受调查毕业生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一度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的工科专业毕业生今年也体会到久违的就业寒流。

  据了解,2009年我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异常艰难和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毕业生数量突破40万,达到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用人单位招聘意愿大幅下降。为了更准确掌握我省毕业生就业现状,河北省人才市场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发放毕业生问卷5万份,收回有效问卷9892份,发放企业调查问卷1364份,收回有效问卷1028份,调查报告昨日新鲜出炉。

  ■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不确定性增加

  受金融危机影响,宏观经济形势走势不明朗,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招聘意愿下降,观望情绪弥漫,2009年整体招聘计划和预算迟迟不能确定;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信心,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这必然促使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的转变;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由于我省经济结构外向型程度相对不高,大多数企业并未伤筋动骨,实际用人需求并未受到太大冲击,2009年开年情况比去年下半年有所好转,比预期要好。

  ◎毕业生就业信心降至历年最低

  调查显示,2009年我省毕业生就业信心降至历年最低点,仅19%的受调查毕业生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比2008年降低7个百分点,12%的毕业生表示对就业形势担忧,担心找不到工作,比2008年上升4个百分点,37%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比去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32%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比2008年降低8个百分点。

  ◎用人单位招聘意愿下降

  与毕业生就业信心不足相对应,用人单位招聘意愿开始下降,对人员招聘持谨慎和观望态度。受调查用人单位仅有15%确定了2009年的招聘计划和预算,有12%的用人单位表示将随机确定,73%的用人单位表示,观望经济走势,看国家政策情况。

  省人才市场副主任孔德忠分析认为,我省人才市场出现的招聘萎缩,很大程度上是用人单位招聘心理变化的反应。对招聘持有的观望和谨慎心态,延后了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直接影响了毕业生招聘的计划,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但是随着政府保就业、促发展措施的实施,宏观经济进一步好转,用人单位的观望心理必然会随之改观,据估计,5月份后将进入用人单位的大规模招聘期。

  ◎用人单位实际用人需求比预期多

  受访单位中,61%的用人单位表示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23%的用人单位表示影响很大,16%的用人单位表示相对利好。其中一些培训、教育、电子商务行业的用人单位表示金融危机为其带来了市场机遇,而钢铁、纯外贸、房地产行业单位受到的冲击相对较重,用人需求量较去年下降近50%。但总体上,我省用人单位受到的冲击比预期要小。

  ◎工科专业毕业生需求下降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存在工强文弱的现象,以民建、机械、通信、化工为代表的部分工科专业毕业生甚至不用走出校门就能实现就业,市场一度供不应求。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这些工科专业需求大幅下降,工科专业毕业生逐渐体会到了久违的寒流。

  ■学生就业心态趋于成熟和务实

  调查显示,“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已为毕业生所接受,并占据上风,他们认同“先去积累经验,而后谋求发展”的理念。四大因素促成了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是学校、社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开始显现效果;二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铁饭碗”势必会被打破成为社会的共识;三是家长对职业的观念也在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四是国际金融危机下严酷的就业现实也在加速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超半数大学生就业忽视劳动合同

  受调查大学生中认为只有到机关或国有企业才算就业的仅占4%,认为与用人单位签订正规合同就算就业的占39%,认为只要有相对稳定的岗位和一份固定的收入就算就业的占38%,认为凭劳动获得收入就算就业的占19%。

  孔德忠表示,对就业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性质、薪酬、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的期望。在现实就业压力下,毕业生对就业概念的理解更加宽容,以至于只要有岗位和收入就能满足毕业生的要求,这一点值得警惕。对劳动合同的忽视,容易使毕业生权益受到侵害。

  ◎企业成多数毕业生就业选择

  受调查毕业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单位,民营企业占18%,国有企业占33%,外资企业占15%,自主创业占10%,国家机关占5%,事业单位占16%,其他单位3%。

  孔德忠认为,机关、事业单位吸纳就业的空间非常有限,且竞争激烈,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这一观念已被毕业生所接受。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也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在企业中锻炼、积累经验,谋求以后的发展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而国有企业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更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成熟的培训体制为即将走出校门,缺少社会经验的毕业生所青睐。

  ◎大学生就业薪酬预期与市场提供的基本吻合

  受调查毕业生中对薪水的心理预期在1000元以下的占10%,1000-1500元占65%,1500-2000元占20%,2000元以上仅占5%,这与市场上用人单位所提供的薪酬水平基本吻合。

  ◎近半数毕业生称就业难在自身缺少技能

  受调查大学生在回答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时,仅有12%选择了社会需求少,有27%认为教学与实际需要脱节,有45%认为毕业生缺少实际技能与经验,16%选择单位用人制度不规范,尤其是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不健全。

  对此,孔德忠认为,从自身出发找问题是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的一个积极信号。实际技能和经验的欠缺是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不足,也是毕业生今后努力的方向。社会需求少不被多数毕业生认可,表明在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环境下,就业需求空间非常大,而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途径仍旧是弥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观念和择才观念上的差距。

  ◎毕业生就业最看重个人发展

  8%的受调查毕业生在就业时首先考虑薪酬问题,10%考虑地理因素,23%考虑行业前景,40%考虑个人发展问题,9%根据自己喜好,仅9%选择稳定的保障,其他因素仅占1%。

  毕业仅是大学生学校生涯的终点和职业生涯的起步,以发展的眼光求职是毕业生在求职中应当树立的正确观念。

  ■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三个主要矛盾

  ◎对到基层就业心态比较矛盾

  96%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愿意到基层就业,但是在实际环境下,又受到地域、岗位、待遇、保障等因素的困扰。46%的大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就业,32%的毕业生希望留在中小城市就业,仅有4%选择在乡镇就业,仅有1%的毕业生愿意去边远地区就业,表示无所谓和其他的占17%。这一选择与我省大部分基层就业岗位在县城、乡镇的状况相矛盾。

  另外,在被问及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时,34%的毕业生认为是待遇低,26%的毕业生认为是基层就业岗位少,26%的毕业生选择社会保障不到位,另外14%的毕业生认为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用人不规范。

  ◎城市生源大学生就业主动性相对较差

  参加“2009年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中大城市生源毕业生仅占15%,这其中47%的毕业生是在家长要求下才参加这类招聘会的,36%的毕业生是在朋友的要求下才来参会的,只有17%的城市生源毕业生自己主动来参会。而来自农村生源的毕业生61%是自己主动来参会的,39%是在朋友要求下来参会的,没有农村毕业生是在父母催促下参会的。在受调查的农村生源大学生中93%经常浏览各种网站、报纸关注就业信息,城市生源毕业生这一数据仅有37%。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现对接存在现实障碍

  受调查单位中,39%表示社会经验欠缺是阻碍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27%表示实践经验欠缺是阻碍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21%的用人单位表示毕业生专业知识欠缺是困扰其就业的最主要因素,13%的用人单位表示缺乏职业道德是困扰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

  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成为用人单位拒绝毕业生的主要因素。企业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吸纳就业和提高全民职业素质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不能推卸对毕业生培训、教育的责任。

  ■近七成毕业生找工作首选人才市场

  受调查毕业生中,69%的毕业生首选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举办的人才市场作为自己就业的渠道,另外,21%的毕业生首选网络渠道,9%的毕业生选择家长、亲属介绍,选择其他就业渠道的仅占1%。

  调查还显示,毕业生对公益化招聘服务体系呼声最高。在对人才市场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当中,49%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当提高人才市场的公益化程度,26%的毕业生认为应当提高人才市场就业信息发布的能力,18%的毕业生认为人才市场应当承担起大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职能,7%的毕业生认为应加快统一的人才市场建设。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