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士后”绝非缓解就业难的灵丹妙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 10:49   大河网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近日,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表示,上海市教委及各有关部门正联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试行“学士后”制度,为自愿延迟就业的本科生进行技能培训,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吃紧的局面。(据3月2日《东方早报》)

  因为就业形势不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继续留在学校里读书,学士可读成学士后,硕士可读成硕士后,倘若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莫非读到三十不成?用推迟毕业时间来缓解就业难题,怎么听都像是一个馊主意。有评论称,在大学里建立“学士后”、“硕士后”制度,简直就是饮鸠止渴,非但不能缓解就业压力,反倒可能让压力更大。

  据统计,今年将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面对于如此之高的数字,大学生就业压力之大可见一斑。从这个角度说,上海市教委的“探索之举”可以理解,但为什么会出现反驳的声音呢?这还要从中国实情说起。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供养一个大学毕业生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父母希望子女毕业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以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状况时,我们没有理由指责父母的势利,推迟就业时间表,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承认了当下中国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这一弊端的合理性,并且要受教育者为他们自己无法选择的教育服务的低质量、低效率买单。试想,当四年学习后发现还缺乏最直接的就业技巧,需要“回炉”学习中专甚至技校的一些基本技能,岂非一种教育的缺失和人力财力的浪费?

  必须承认,大学生就业形势已非常严峻,亟需政府部门的破解之举,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在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的情形下,即便在就业保障制度非常完善的欧美,同样不容乐观,因此,越是在就业市场不容乐观的形势下,越应该规范企业的用人行为,还要警惕部分学校打着“探索大学生就业新机制”的旗号,拖延大学生就业,从而掩饰就业率低的危险之举,政府除了广开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外,还需出台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好政策,大力鼓励、倡导自主创业,同时对自主创业市场进行规范和指导,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学士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