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笔者从省会多家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由于就业压力,今年大学毕业生前来心理咨询的人数比往年明显增加。面对因就业“寒冬”患上的“心灵感冒”,专家呼吁大学生要学会调整心态。
前不久,威县固献乡刘河北寨村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刘伟,因不堪就业压力而自杀。她生前近10万字的“死亡日记”,记录了她走向不归路的心路历程。
刘伟的自杀虽属个案,做法也颇极端,但这也暴露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毕业大学生都患有就业“心病”。
近日,笔者从省会多家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由于就业压力,今年大学毕业生前来心理咨询的人数比往年明显增加,而且心理问题出现时间也有所提前。
现象学子“心灵感冒”增多
近一段时间以来,就业的“寒冬”让很多大学毕业生患上了“心灵感冒”,承受着心灵的煎熬。
河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小王就正承受着这种煎熬。去年寒假,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一想到工作问题就烦”,平日一向乖巧的她近来总是和父母发生争执。随着毕业的临近,她更是失眠多梦、爱发脾气、情绪失控、甚至出现过激行为等。
省会格荣斯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方舟告诉笔者,小王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就业压力所造成的心理困惑、抑郁,像她这样的毕业生不在少数,从年前到现在,到他这里来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的毕业生就有五六十名,比往年明显增多,甚至还有不少研究生因就业困惑前来咨询。
亲身体验人山人海的招聘会、无数次简历投递都石沉大海、面试遭遇一次次挫折……据笔者调查,面对形势严峻的就业“寒冬”,很多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焦虑、迷茫、失落等“心灵感冒”症状,寻求心理辅导的学生也随之增多。
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石家庄市馨颖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玉梅说,今年来咨询的大学生人数比往年翻了两番,从去年底到现在,该咨询中心已接待了200多名大学毕业生。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的董宗旺老师也透露,该中心近来每日都有学生前来咨询,一学期可达200人至300人。
不仅如此,据一些心理咨询师介绍,有些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社会交往。
即将大学毕业的小朱(化名)就是其中一位,他觉得在面试中无法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于是就狂投简历,但始终不肯去面试。
大学毕业生小丽(化名)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找工作都是父母陪着去,由父母帮助介绍她的情况,在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小丽不但话越来越少,而且自己连家门都不愿出。
原因现实与期望落差较大
董宗旺老师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心病”,从客观上讲来自于就业压力,从主观上讲还是自身的原因,而且自身的原因还是主要原因。
在接待了不少来心理咨询的大学毕业生后,董宗旺认为,大学生主观造成的心理压力无非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一些大学毕业生感觉自己工作能力欠缺而深陷迷茫,有自卑情绪;另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自信心过强,希望毕业即能拿高薪、当“白领”,而现实与期望落差较大,最终造成焦虑、抑郁的情绪无法缓解。
据笔者了解,更多大学生的“心病”是期望值与现实的较大落差造成的。“读大学了,虽然没有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但多少有些‘社会精英’的感觉。四年大学,花费不菲,自己总应该是个‘人才’吧。”——— 这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心态。
董宗旺老师认为,大学毕业生的这种心态,还有父母从中推波助澜。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扮演了子女求职“决策者”的角色。一些家长说,与其让孩子做工人、服务行业人员,还不如先不就业,宁肯让孩子在家“啃老”。而家长的这种择业观念对孩子影响较大。
小赵去年7月就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了,一直在家复习考研。他告诉笔者,其实他根本不想再继续学习了,只想找个工作,但父母一直认为与其做“低等工作”还不如考上研究生,以后找个“高级职业”。每次看到父母对他期望的眼神,小赵都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建议变“身份教育”为“能力教育”
面对更多大学毕业生患上“就业心病”,董宗旺老师开出了“药方”,他认为,大学毕业生们应该意识到,就像身体会感冒一样,人的心灵也会发生“心灵感冒”。因此,心情不爽的时候,进行心理咨询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而不是一件怪异、变态的事情,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另外,还可多与同学、朋友沟通交流。
“大学毕业生一定要转变‘择业理念’,要怀有‘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去找工作,即所谓‘先就业、后择业’,先能养活自己,再谈理想。”河北师范大学原动力发展心理研究中心的王晓华老师说,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结构性困难,许多服务业、制造业的岗位需要大量人手,作为“普通劳动者”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有很大空间。另外,作为大学毕业生家长,也应转变“择业理念”,支持孩子先就业。
“当然,仅要求大学生及其家长转变观念是不够的,这里面更多的是教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高等教育也需要转变观念,从‘身份教育’、‘精英教育’转变为‘能力教育’。”王晓华认为,很多学生都是“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的教育模式,学生及家长在这个模式中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所以最后再想调整就业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王晓华认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改变大学毕业生轻视普通劳动者的观念,不能劳动者越“普通”,社会保障越“一般”。当然,做到上述这些还需要时间,还需要一个过程,相信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一定会怀着正确的心态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