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就业问题突出是解决我们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一个好机会,要让危机之年成为改革创新之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表示,他会在今年的提案中提议通过今年的就业政策的制定,尽快明确国家中长期的就业战略。
郗杰英举例说,美国在上世纪初的经济大萧条以后,建立起了社会保险制度,危机中存在推动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动力和机会。现在提倡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和青年人的培训工作,能不能上升到制度层面,上升为长久坚持的国家战略非常关键。一个企业不但要按企业的规律办事,同时也要履行社会责任。
此前,由团中央建立的两批共4000多个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2万多个岗位向社会公布,这些基地将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实行属地化管理,由提供岗位的企事业单位所在省级团委统一协调组织对接。
郗杰英介绍,据了解,在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有培训年轻员工的责任。如果企业不接受年轻人培训,那就要依法交一份钱。国内有的地方现在提出要发培训券,那么政府的培训资金怎么样用到位?应该在解决当前问题的时候,同时考虑一些制度层面和机制层面创新的问题。
除了一些具体环节,从更高层面上看青年就业创业问题,郗杰英委员认为,“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是一个长远的问题。中国长远的就业战略现在不是很清晰,尤其是地区发展、产业发展的长远思路不是很清晰。行业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的投资决策都应该考虑就业指标。比如,若单纯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产业升级了但是就业率下来了,这个社会就不安定、不和谐了。”
郗杰英认为,大的改革政策出台,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什么样的改革路径、步骤合适,应该有统筹规划。否则“那边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还处于救火的状态,这边又出了新的问题”。要尽快明确国家中长期就业政策的战略体系。
针对已经出台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郗杰英建议对一些评估:“这些东西到基层到底管不管用?这个评估非常重要,会使我们认识到花这么多精力用这么多资源,到底有没有效。”就业政策集中出台后,相关部门应及时跟进评估,同时对于政策出台的时机要予以统筹安排。另外,对于需就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群体要进行进一步细分,明确哪一部分群体是最需要帮助的,并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