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为谁买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17:28   红网

  两会期间,面对500余万大学生无法就业的严峻形势,代表们纷纷“把脉”献策,最终得出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两大结论性原因:一是高等教育产生结构性错误,人才培养标准不能与市场接轨;二是大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不能转变就业观念。同时,代表们还给出了一致的解决办法,提议“大学生要从基层、蓝领干起”。

  从两会一路关注过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谈论虽多,却了无新意。不能就业的理由仍是两个老理由,而解决的办法依然停留在观念转变上。结构性错误?期望值过高?凡此两项,其实又有哪一项是大学生本身的过错呢!1999年扩招到现在,时间已近10年,这个时间也不可谓不长了。笔者推想,如此重大的政策出台,必然会有一个远景规划。这个规划应该也完全可以预测到10年之中全社会能提供多少岗位,而在此时期中,各高校又能培养出多少名大学生。预测的方法很简单,普通高中生都会做,但令我们不解的是,为什么直到近两年,才忽然发现竟然有500万大学生无法就业?且发现之后也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有些问题分析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用老百姓的蠢笨脑袋想想,也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因为老百姓看问题,不会往前看,而大都只会往后“看”,进行纵比来分析好坏。虽然有时候没有那么多大道理,但起码叫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比如扩招后,大学生素质下降了,这是确凿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的大幅度提高,必然会影响入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出揠苗助长的负面效果;而另一方面,高校在扩招的同时,自身师资力量又难以得到同步提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在急剧下降,离校门槛与入校门槛均在降低。这两方面因素的承接性关系,使得大学整体教育水平和大学生质量必然出现下滑趋势。所以说,如果要追求大学生素质不高,起码错不在学生自身。

  再看大学生的择业观,难道其期望值略高一些真是那么不可理喻吗?这一点作为学生父母尤其是农村父母最有体会。一名大学生,如果不上大学,可以在18岁高中毕业时外出打工,每年的务工收入按一万元计算,四年之后也有四万元收入。而在此四年之中,他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社会及工作阅历,熟练掌握一门技能,并且基本不需要家中再负担任何费用。而一旦选择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后,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及其他费用平均在一万元,也就是说,四年当中,其家庭要为其支出至少四万元,如果所学非所用,接受不到较好的教育,那么离开学校时,他将一无所有,还要背负沉重的债务。这是一个很朴实的比较题,但却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去当蓝领、从基层干起的最基本原因。

  我们或许可以说,当小贩、卖猪肉的大学生不乏成功之例——但那毕竟是极少数;我们或许可以说,有大学生自主创业致富了——然而创业的路并不适合大部分人;我们或许可以说,为什么不去基层当蓝领、刷马桶呢?——当然不愿意,大学生学习了17年,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与时间,难道就是为了再回去刷马桶?!

  往前已经看不到出路,本科生扩招了,硕士生又开始跟进了,学费当然只涨不降,所以这路依然是老路,结果仍是照例的恶性循环。或许短短几年后,我们眼前又会出现如同今天一样的两会焦点,不同的是,在大学生之外,多出些博士生之类的字眼也不一定。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大学生 就业 的新闻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