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双外生:指外地院校的外地生源毕业生。针对北京,通俗地讲,是既没有北京户口,又没在北京念大学的毕业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昨天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国务院已经专门下发通知,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记者昨天从北京多个区县人事部门获悉,北京严控“双外生”的政策今年仍然不变。
允许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
尹蔚民介绍说,今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加之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同样严峻。为此,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关通知。其中提出,将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更多地吸纳大学生,这些企业将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
同时,今年还将允许高校的一些科研项目和科研单位的一些科研项目,吸纳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做项目的研究助理,来延缓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时间。在他们工作期间,可以签订服务协议,给予相应的报酬,可以用科研费来列支。
近九成受调查者反对严控
对于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户籍问题,尹蔚民表示,除直辖市外,其他城市吸纳大学生将放开户籍。
2007年,一则北京严控“双外生”进京的消息引发了争议。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朝阳区人事局表示,当年严格控制“双外生”进京指标,朝阳区原则不予审批外地生源、外地院校毕业生进京。
此后引发的一项调查中,有近九成的受调查者不赞同北京严控“双外生”的做法,一些意见认为这将限制人才流动,同时有反对者认为此举将导致黑市户口泛滥。
去年的媒体报道显示,北京继续严格控制“双外生”,既非北京生源且非北京院校的毕业生除艰苦行业、远郊区县外原则上不能引进。
追访
“北京高校毕业 留下尚且难”
朝阳区新源里中学总务处王行前主任介绍,近年来,该校招收“双外教师”较以往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学校人员编制紧张。“即使是北京高校毕业的外地户籍师范生,想留在北京也很难。”
据王主任介绍,按照教委要求,学校招收教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国家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研究生以上学历、教授极缺科目。学校招收教师要先报教委审批。教委按照学校编制,予以审批。一般是一个班级配给4.5个教师,按照班级数量确定教师编制。
王主任说,最近几年学校招人规模缩减,主要是生源下降,班级数量减少,教师人数相对增加,客观上压缩了学校的人员编制,导致引进新人困难。
专家说法
就业招生 地区差异实质相同
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唐钧表示,与国外的高校相比,中国的高校有鲜明的地域属性。国外的高校大多与地方没有任何利益关联,但国内高校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大学生就业的“地方保护主义”,跟“高考录取地区差异”实质相同。当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问题,各地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消化”本地毕业生,在本地毕业生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进而产生“排外”倾向。
相比其他地区,北京高校众多,由于政治文化中心地位,进京的潜在和现实利益诱惑,“留京”是北京生源和北京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所以北京就业压力本身就很大。如果对“双外生”放开,势必无法消化。这种原因应该可以理解,但客观上讲,行政上的“严控”,对人才流动是不利的,这个要从地区差异、户籍制度等问题去考虑,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学生观念变了 社会观念没变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有《大学有问题》
熊丙奇认为,目前并不是大学生挑工作,一些学生已经接受了搓澡工、零起薪之类的工作,可大学生的观念转变了,社会观念没变,舆论指责这些从事低端行业的大学生,认为是自我贬值。现今社会没有形成“劳动光荣”的就业观念,但实质上,只有各行各业都有大学生存在,才能更好地带动社会进步。
国外的大学生数量虽多,但发达的第三产业发挥了强大的吸纳能力,相比之下,我国金融、法律、心理、教育等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不高,“国家的产业结构应该有所调整,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需求。”
三代“双外生”北京就业路
个案
组织让去哪咱就去哪
主题曲: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 无限幸福无限荣光
姓名:严司南 59岁
单位:公安部
我出生于1950年,老家在湖北仙桃。1972年,通过选拔进入武汉大学德语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时,由于燃料化学工业部引进了德国产的大型化工设备,我们专业一共四名同学一起,分配到了北京,进了燃化部。
当年武汉大学有90多名毕业生都分配到了北京,我们那时候是纯分配,根本没有现在找人托关系或者自己应聘这些概念。
1976年至1978年,中央机关进行了两次机构改革。从各部门抽调干部充实公检法队伍,我就被分到了公安部。
从武汉大学到燃化部,再到公安部,这几次变化没有一次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我们这一代人,组织让你去哪就要去哪。
1977年,我同学的岳母给我介绍了一个医生,对方家里是北京的,也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分配到北京工作,还找了个北京姑娘一起过日子,这些在当时都让老家的人特别高兴。
为跳槽赔单位5万元
主题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姓名:李东宇 40岁
单位:某大型国企
我大学毕业是在1991年,从山西考到吉林,分数比北京的孩子要高很多。毕业那会儿,虽然还是分配工作,但很多同学家里都开始托关系了。
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在一家设计院工作,属于事业单位。但是我一直都喜欢外贸,所以坚持在对外经贸大学听课、学外语,想着有机会能换一份工作。
1996年,我参加了一个大型国企的招考,也就是我现在的工作单位,考了第一名。可当时单位正在内部调整,人事关系全都冻结了,无法换工作。
这一等又是三年。到了真正要调动工作的时候,单位给我算了一笔账,违约金、培训费,甚至连出差的机票钱都给算上了,一共让我赔5万块钱。为了换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我认了。
换工作那一年,正赶上我结婚、老婆怀孕。老婆也是我同一个单位的,本来按单位规定,我离职后老婆也必须要走,但因为她怀孕了没办法让她走。可是单位把我们那一间宿舍收回去了,于是老婆挺着大肚子,跟着我开始了漫长的搬家生涯,四季青桥、北苑、亚运村、紫竹院,两年之内,我们搬了八次家。直到儿子出生,我们都没住上自己的房子。
不过现在一切都好了,我们已经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在海边也买了一套房子,儿子在一家很不错的小学读书。感觉现在终于在北京扎下了根,儿子不用再受我们当年的苦了。
“倒霉的金融系毕业生”
主题曲:你说我容易吗 还不依不饶啊 还嫌不够吗 真够可以的
姓名:苏林 25岁
就读院校:南京大学
我是今年最倒霉的那一类毕业生。首先,是个女的,现在从公务员到文员,人家都是优先考虑男的。而且,我还是个学金融的女的,现在都金融海啸了,谁需要我这样的啊。
在我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也就是去年年初吧,我们家在北京的亲戚就开始帮我联系工作的事情了。当时联系了一家证券公司、还有一家国企,对方态度都还不错。可谁知道后来就经济危机了啊,证券公司根本不再进人,国企的态度也变了。本来嘛,都是不错的单位,人家北京学生还安排不过来呢,我这样家不在北京、学不在北京的女金融硕士,就更加没有优势了。
我已经准备了找工作、北京考博和本校考博三种方案。找工作还是首选北京,因为我男朋友已经联系好了北京的工作,在铁道方面的一家设计院。就算工作不给解决户口,我也认了,反正一家有一个北京户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