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眼下正是今年应届大学生找工作最紧张的时候。记者从苏浙两省教育厅了解到,3、4月份是继春节前一波高潮后的第二波招聘会。江苏省4月份有14场针对今年应届大学生的招聘会,浙江3月下旬就有大小招聘会近10场。
为帮助大学生就业,苏浙两省政府最近再次出台促就业新措施。此外,企业和学校也纷纷为大学生就业出谋划策。
签约率低于去年同期
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丁松泉说,浙江今年应届大学生总数23.24万人,目前签约率和去年同期差不多,原因是今年学生签约普遍提前,就业心态比较急。也就是说,往年3月份统计的签约率不包括那些能签约但依然想等一等的大学生,但今年这部分学生都提前签约。丁松泉对接下来几个月的签约率心里很没底。
江苏省教育厅学生处一位工作人员说,江苏今年应届大学生总数45.9万人,目前的签约率具体数字不好说,但肯定低于去年。
记者分别致电宁波、绍兴等城市的教育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询问今年应届大学生签约率,对方回答也是还在统计中,没有准确数字。但都确认,“今年压力比去年大。”
一些民间调查机构也有相关数据。中国社会调查所今年2月在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抽样调查显示,截至今年2月,全国应届大学生整体就业率为35.6%,超过七成的受访学生认为工作不好找,近六成学生表示很焦虑。
另一家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2月份对全国应届大学生下发调查问卷8927份,调查显示,截至2月底,应届大学生签约率为20%左右,上海大学生签约率最高,达27%。
期望与现实落差大
记者在绍兴市人才服务中心采访时,恰巧听见两位副主任“吵架”。副主任谢永强说,统计显示,绍兴市用工需求总量比去年略减,岗位减而大学生增,工作难找是绝对的。另一个副主任钮建华则认为,如果不挑大城市大企业,工作难找是相对的。他举了一个例子,绍兴一家学院要招数十名教师,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学院负责人在山东、安徽等几个省份跑了一圈,只招到5个。为什么?硕士们的求职眼光都盯着上海、杭州呢。
抽样调查也显示,大学生找工作的期望和现实依然存在较大落差。中国社会调查所调查显示,1000名应届大学生中,三成学生期望就业首选是国家机关,其次是国有企业、科研单位和学校,所占比例依次为17%、13%和11.6%,首选民营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仅占3.2%和4.7%。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显示,今年已顺利就业的应届大学生中,近半签约民营企业,另有27%签约国企,17%进入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9%进入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大学生的期望和现实正好颠了个儿。
麦可思公司还对创业意愿进行了调查。受调的4072个专科生中,12%的学生明确表示会创业,而受调的4855个本科生中,仅6%考虑创业。专科院校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的热情也远远高于本科院校。目前,浙江省已有50多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绝大部分是高等专科院校。江苏今年在全省高校中推行“创业教育示范校”,积极性高的大学,也大多是专科院校。
政府促就业再出新招
浙江省近日召开省委常委会,通过《促进大学生就业九方面新措施》。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了解到,九方面措施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浙江将在今明两年内针对大学生新增3万就业岗位。其中,引导大学生到城乡社区和基层公共服务领域就业,今明两年浙江将新增2万个城乡社区工作者岗位,重点向应届大学生招聘。此外,浙江计划今年招聘1万名应届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及农村乡镇卫生所工作。
新措施也加大了对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奖励力度。凡民营企业雇佣非本地户籍大学生的,取消用人审批,允许其在就业地落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雇佣大学生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200万元以下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并可优先申请政府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雇佣大学生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今年内享受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
江苏本月初明确了促进应届大学生就业三项措施,其中第一项就是提供见习岗位。江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主任朱从明说,目前,江苏已建立了省级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110家,市、县级基地600余家,去年共安排8600多名大学生参加见习,每人每月发放500元生活补贴。这一政策今年继续实施。此外,今年见习基地的范围将从企业扩大到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居委会等基层公共社会服务单位。
企业和学校也在为大学生就业出谋划策。淘宝网公关部负责人卢维兴说,淘宝网2007年日均交易额不到1.2亿元,去年这一数字猛增至3亿元。为了让更多大学生在淘宝网实现创业,淘宝网与全国41家高等院校合作开设“淘宝大学课程”并在部分院校设立了“淘宝实验室”,其中,杭州、南京、上海、温州、南通等长三角城市均有院校加盟。此外,为替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淘宝网正在积极与一些地方政府联系,共建淘宝创业园区,将淘宝店家聚集到一个园区中,同时引进物流、银行等服务。
上海财经大学则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引导学生到外地就业。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朱立民说,学校3月份与云南省的昆明和普洱两市签约,引导学生到两市金融机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