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上有硕士学位以上或名校毕业生,下有大批专科生
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而其中非重点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难中之难:上被研究生和名校本科毕业生强势挤压,下受大批专科毕业生猛力冲击,成为高校就业的“夹心层”。
记者连日来在广州多所高校走访时了解到,针对这一群体就业难的状态,部分非重点高校把引导毕业生摆正就业心态列为就业指导的重点之重,针对毕业生展开“师生一对一谈心”、心理援助等一系列解压行动,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夹心层”选择“降薪”求职
与重点高校本科生相比,非重点高校的本科生寻找工作之路更为艰难。记者随机调查了广东一些高校的毕业班签约情况,结果显示:重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签约率情况相对良好,而非重点本科的毕业生签约率却低得可怜。例如,广东的名牌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另一所非重点本科院校同样的计算机专业,签约率分别是48%左右和4%左右。
来自广东某非重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黄告诉记者,“现在班里虽然40%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但只有3位同学签了约,其他同学大多还在继续寻找更好一点的工作。为什么?因为找到的工作实际上都很不理想。往往都是通过‘降薪求职’取得的。”
心理援助高校“关口”前移
针对“夹心层”就业困难可能引发的心理情况,广东高校心理援助“关口”前移:部分高校今年把引导毕业生培养积极健康就业心态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比如,部分高校增加“辅导员与家长及时交流”制度,辅导员会定期向家长反映毕业生的各方面情况,与家长合力帮助毕业生摆正就业心态等。
一些高校还开设职业心理辅导课,由多位资深的就业指导老师组成的“一对一”就业心理辅导办公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也方便随时接受毕业生的就业咨询,力求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就业遇冷心不冷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心理援助工作的加强,非重点本科毕业生就业心态日益趋向理性。已经换了2份工作的毕业生小李说,“我还会继续寻找更好的工作。社会上有些人说我们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踏实。但我觉得,正是因为我们有积极进取的心态,才能在经历了屡屡面试碰壁之后还能坚持力争上游,寻找更好的工作。”
一位自称没有通过面试的大学生说:“我们就业遇冷心不冷。虽然我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我有实力,我并不会灰心。就业对我来说艰难,对别人来说也肯定不易。我现在最想做的是珍惜机会,充分准备。我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