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最近,陆续有长三角一些高校学生反映暑期兼职被骗。记者日前采访发现,社会上的兼职招聘现象确实存在某种“乱象”。急于贴补花销、家长不在身边、校方难负责任、维权意识淡薄……兼职大学生成了“被骗一族”。对此,有关教育、劳动和工商部门人士提醒,大学生应慎对暑期兼职,提防招聘陷阱。
兼职未成信息费被扣20元
“我公司诚聘兼职打字员,每万字130元,不收取任何押金,拒绝中介;工资每日结算,绝不拖欠;网络传递文本,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完全自由职业……”说起网上这则兼职招聘广告,南京某大学一女生至今还心有余悸:“我当时按照广告里的说明打开招聘公司的网址,公司要求我用手机领取个性签名作为‘网络工作证’,说是凭‘工作证’才能应聘。结果我发了几条短信过去都没签上名,信息费倒被扣了近20元。”
记者发现,网络兼职招聘诈骗手段越来越“专业”。有些网站将部分“员工”的工号、身份证号码发布在网站的醒目位置,甚至在公示栏里还显示尚未领取薪金的兼职人员名单。而行骗路数同样五花八门,要求输入应聘者的手机号码、银行账号密码以骗取手机信息费、账户存款等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变相骗取应聘者的照片、住址、家庭情况等私人信息等。
上海某高校舞蹈专业的金同学假期尝试做些短期的兼职工作,却也难逃被骗,“我试着去应聘一个‘日薪500—800元包住宿’的酒吧模特兼职岗位,对方二话不说扣下我的证件,还逼我缴纳几百元建档费、培训费。所谓‘培训’其实就是在酒吧走秀,一直‘培训’到现在还没正式工作,恐怕到了开学我还赚不到一分钱。”
据某知名网站调查显示,近三成大学生在兼职中有过被骗的经历。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极具吸引力的待遇引诱大学生与其联系,而后设下层层圈套骗取应聘者钱财。
兼职权益无细则可观
针对大学生兼职应聘上当受骗现象,记者采访发现,对这一问题的管理似乎存在“真空”。记者采访长三角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对方都表示,目前暂未制订相应管理细则。浙江大学学工部部长金海燕解释,学校对学生的假期活动包括兼职等行为普遍不负责,只在暑期离校前进行相应提醒。“目前在校学生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是不被劳动部门认可的。”浙江省劳动保障厅政策咨询处俞女士表示,“上述二者只构成民事雇佣关系,不在劳动部门管辖范围内。”据了解,一些不良公司正是钻了这个“空子”,为日后推脱责任做“准备”。
江苏省工商局广告监督管理处戴处长则表示,招聘广告不同于医疗食品等广告,不需劳动部门审批,目前国家没有相关的明确管理规定;至于网络信息管理,目前法律尚无相关规范。
实习生 黄兰岚 记者 邱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