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点追踪:你是否考虑在事业上升期提前退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5日 10:26   新京报

  职场调查

  在新京报联合新浪教育频道所做的调查中,超过80%的人对于“新退休主义”的做法表示赞同,超过半数的人表示希望自己实现这一状态。希望退休的主要原因是“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其次是“对工作产生厌倦,失去激情”。近50%的人因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

  新退休主义呼唤弹性工作制

  新退休主义

  一些正值壮年、事业有成的人,辞去让普通人艳羡的工作,主动“退休”,掀起了一股“新退休主义”的风潮。“新退休主义”是完全脱离职场,在较长时间内,通过旅行、休息、培训等方式调整个人状态。

  职场专家分析,“新退休主义”呼唤的是弹性工作制以及企业对员工心理状态更多的关注。

  春节过后,职场人在感叹春节假期短暂的同时,更发出了“真想退休”的感叹。也有人成为身体力行者,主动从高速运转的职业状态中暂停或减缓下来,远离紧张忙碌的上班生活,给自己放一个大假,或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尝试一个全新的开始。“新退休主义”成了很多人的梦想。

  采访中,记者发现,“退休”或者计划退休的人群中,生活或规划也是紧锣密鼓。读书、学习、健身、频繁聚会。很多人一段时间内的退休,为的是充实自己,发现另一个好的机会。很多“新退休主义”者,并非真的从此远离职场,而是将之当成一次“职场暂停”。“暂时休息并不是放弃,而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采访中,一位准备“退休”的职场人表示。

  职场专家分析,新退休主义除了反映多样的生活方式外,更主要是过大的职场压力的表现。很多员工因休息时间也被工作剥夺而不得不选择退休的方式来调整。

  上升期离职找回健康身体

  职场个案

  马果,34岁,原为某广告公司创意总监,2009年10月辞职

  听到马果辞职消息的时候,公司的人都很震惊。在别人看来,马果有着让人羡慕的工作。薪酬可观,且仍处于上升期,但她却在这个时间选择给自己放长假。

  接受记者采访时,马果刚刚从健身房出来,虽然说话还有点气喘吁吁,但听得出声音很是欢快。辞职后,马果有了新的作息表:早上7点起床开始晨练,吃过早餐后去上心理课程。下午在家里看书和绘画,晚上则见朋友或去游泳。

  工作虽然给马果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但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不规律,也让马果感觉失去了很多:比如健康的身体,比如最爱的绘画,再比如做妈妈的快乐。经过几个月的深思熟虑,马果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信。“好在几年的辛苦工作下来,手里有了一些积蓄,可以保证几年的基本生活。老公也很支持我的选择。”马果现在的计划是,一边调整,一边为生育做准备。等宝宝长到两岁,再考虑重回职场,或者自己创业。

  “新退休主义”是一种逃避。提前退休对于家人来说是一份负担,除非很早做出大事业,或者是家底非常殷实的人。否则,还是认认真真地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吧。

  ——杨国征,42岁,保险公司培训师

  如果一个人萌生了退休的念头,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岗位产生了倦怠或者逆反心理,呆下去只会出勤不出力。这时离开恰恰是对公司负责任的表现。

  ——凌默,38岁,网游公司市场部经理

  想“退”但怕职业空白期

  杨峥,29岁,IT公司程序员

  “对,对,我现在就很想实现退休。”自从工作以来,杨峥感觉每年的假期都少得可怜。接连两年,因为工作任务重,年假都泡了汤。杨峥感觉自己除了身体感到透支外,心里的疲惫感更让工作效率变低。

  在杨峥看来,职业不仅应满足物质的需要,还应让自己有“成就感”,但每天重复的工作让她产生了倦怠。她正在考虑是否要辞职休息一两年,去实现积蓄已久的愿望,也想清发展方向。

  “北京的工作压力太大,或许在行走中,就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找到了更适合自己做的事。”但让杨峥还有些顾虑的是,中断了职场生涯,当再想回到职场时,是否会因为职业空白期而失去好的机会。

  提前退休是为了换一种生活方式,将更多时间留给家人,弥补以前的亏欠,或者抽出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不是简单的不思进取,而是对生活层次的一种提升。

  ——唯唯,29岁,医药代表 职业满足感更考虑内在需求

  现象解剖

  曾海波,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培训讲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职业咨询师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下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的路径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个人在其职业发展的安排上具有了更多、更大的自主性。当前,个人衡量自我职业成功或者职业满足感的标准更多是考虑内在的需求和价值,比如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健康。

  第二,职业发展路径不再遵循传统线性的发展轨迹,传统职业发展中,个人可能终生服务于一个机构。当下的职业世界表现出不确定、不稳定与复杂性加剧的特点。

  “新退休主义”这种非传统退休年龄的退休更多是一种自我调整,是在资源和环境容许的情况下,自我衡量了内在的价值、需求以及外在的要求之后的一个生活方式的选择。

  身心疲惫未必非选择“退休”

  建议

  余玲艳,尚德机构人力资源专家

  “退休”不一定就轻松。身心疲惫不一定非要选择退休,可以通过完善心智、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寻求社会支持等方法帮助自己。因为退休后,经济问题、家庭矛盾、空虚无聊会带来新压力。

  “身”退“心”不退。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利用“短暂的退休”给自己充电,让心智成熟起来。

  以“退”为“进”。具备能力和条件的人,自己创业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如果对“一夜暴富”抱有幻想而缺乏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则不可取。

  企业留人不能光用物质激励

  刘庆,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合伙人

  绝大多数选择“新退休主义”(或者说是“阶段性休整”)的人,都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颇有所成,且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对企业来说,这些人才的流失对于企业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企业解决该问题的核心就是要真正理解人才的需求。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单纯的物质激励阶段,这远远不够,还要改变工作环境、福利环境,尊重员工的长期发展意愿,并不断制造发展机会。倾听并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就是“人性化”的基础。 两会职场议题

  两会职场议题

  建议实行6小时工作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规模越来越大,劳动者离劳动单位距离越来越远,实际工作时间加上上班路途,已大大超过8小时……实行6小时工作制,能有效提高工作效能、节约成本。6小时工作制可以让人们有充裕的时间来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公众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及志愿者行动有更大可能。

  ——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

  我国人才使用中存在女性人才资源浪费现象。55岁退休的规定,使一些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女性在50岁左右就难以得到发展机会,甚至退出重要岗位,使高层次人才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调。决定是否退休的因素应当是工作能力和健康状况,而不是性别和年龄。我建议,实行男女同龄退休。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理事长孙淑君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职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