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选择“新兴职业”应谨慎 六七成前景平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1日 13:38   东方网-文汇报

  新兴职业发布制度

  2004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定期官方发布新兴职业的制度,至今共发布12批、122个新职业信息,其中110个新兴职业配有“国家职业标准”,最新一次的发布时间为2009年11月发布的“第十二批新职业”。

  “公共营养师”、“糖果工艺师”、“创业咨询师”,这些所谓“新兴职业”不是什么新鲜事,多年前,它的出现曾打破人们对职业分类的思维藩篱。但,当“新职业”进入市场多年,人力资源业内却用“尴尬”二字来形容它们的市场表现。

  新职业,到底是玩了一个概念,还是真能许你一个前途?

  2008年起,“新职业”发布速度放缓,表面看是金融危机因素,更深层的原因是“新职业”暴露出后续的职业发展问题

  “新兴职业”发布基于职业的更迭变化,它立体地展示职业名称和内涵,完善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和标准体系。另外,新职业的发布还能带动职业教育培训,对促进就业与再就业都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8年开始,新兴职业发布速度明显放缓,这与当时全球经济危机造成就业低迷有关。不过,求职网站的数据同时显示,多数新职业其实面临就业机会不多、薪水也不高的问题。另外,由于针对新职业的培训落后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技能人才的缺口长期存在。

  可以看出,2008年后,“新职业”发布从最初的“热火朝天”趋向冷静态势。在发布脚步放缓的同时,“新职业”后续的职业发展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122个新兴职业目前呈现4种状况:“老瓶装新酒”与原有职位重叠、太超前以至市场需求少、需求量大但技术含量低、以及技能要求高、人才少的“有市无才型”

  第一类“老瓶装新酒型”,指那些原来就有的职业,只是现在有了新名。比如人保部2004年第三季度发布的“锁具修理工”、2005年第一季度发布的“玩具设计师”,另外还有“游泳救生员”、“驾驶教练员”等,这些新职位在企业中早有类似岗位,只是名称各有不同,新职业发布统一了岗位名称。

  但问题是,此后很多企业交付求职网站的岗位名称还是“老名字”,求职者搜索岗位时如果按照“新职业”名称,很可能找不到空缺岗位。以2006年第三季度发布的“品牌管理师”为例,它其实相当于企业中的“品牌经理”,在求职网站上搜索“品牌管理师”职位,只有3个;但搜索“品牌管理”,有9000多个空缺。

  第二类新职业是太过超前,以至于市场需求少。它包括一度很时尚的“公共营养师”、“糖果工艺师”、“创业咨询师”等。这些新职业至今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实际技能适用范围很少。诸如“企业文化师”、“客户服务管理师”等在企业中没有相应职位,参加过所谓职业培训的求职者事后发现,很难找到工作。

  第三类新职业是需求量大、但其实技术含量低、收入低。根据求职网站统计,在122个新职业中需求量最大的是2004年第三季度发布的“呼叫服务员”,即电话呼叫中心的客服人员。此外还有“房地产经纪人”。这类新职业面临相同尴尬:薪酬低,人员缺口一直很大。这与岗位的技术含量低下有关。以客服为例,一般只需数周岗前培训,月薪在2000元以下。如此岗位显然不受年轻人青睐,离职率一直保持40%以上。

  第四类岗位则是技能要求高、人才难觅的“有市场无人才型”新职业。在122个新职业中,“珠宝设计师”、“景观设计师”、“会展设计师”等就属于此类。

  之所以出现“有市场没人才”,主要归因于人才培养滞后。这些职业既需要较密集的专业知识,又需要丰厚的行业经验。比如珠宝设计师需求紧缺,其全国平均月薪为6000-8000元,独立珠宝设计师则没有上限。而一个珠宝人才至少要5年以上的培养和实践才能“出师”,但目前可选的人才多数只有两三年工作经验,设计能力不能让人满意。

  六七成“新职业”短期就业前景平庸,大学生选择“新职业”必须较早启动实践,以便摸清市场需求。

  目前,从人力资源行业内部来看,60%-70%“新职业”的就业前景表现平庸。在这种情况下,新职业被很多培训机构所利用,在充满诱惑的职业描述背后,其实是大告不妙的就业市场,关于这点培训机构自身也不甚了了。比如2004年第四季度发布的“动画绘制员”,很多年轻人为未来动画产业的巨大产值感到兴奋,报名动漫产业,但毕业后,他们发现就业机会不多。

  大学生是“新职业”的选择主力,对于这个群体,我们的第一条建议是:选择“新职业”要谨慎。客观地说,大部分新职业的前景是美好的,比如动漫绘画、珠宝设计、营养师,但现在的尴尬是,新职业出台后配套的培养方式没跟上,这就导致了“有市场无人才”。

  以“人力资源师”为例,几年前这个职业火了起来,市场上人力资源师培训课程开出,高校也相继开设人力资源专业。可是分析他们的培养模式,很多仅是拿来两三本外国教材翻译后作为课本;教师本身对人力资源行业缺乏了解;专业课程设置不足,学校在人力资源课程之外填充了管理类课程。

  用人单位就发现,此类毕业生专业特点不明确、专业知识深度不够、且有很强的替代性,即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可以替代之。

  对大学生的第二条建议是,如果你钟情于某新职业,希望有所发展,在入读相关专业时,必须早些启动实践。去市场中实践是对高校各专业学生的普遍要求,但对“新职业”,这个要求是必须的,因为“新职业”是市场直接催生的。以动漫设计为例,较早启动实习计划,才能知晓当下企业采用的软件类型、推崇的主流元素和概念,这样的人才学成后就业前景较好。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