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求职上大当 张先生在报纸上看到一家贸易公司的招聘广告:本公司急需会计、管理专业的人才加盟,有意者请携带相关证件及学历证明亲临XX区XX路XX号。求职心切的他立即前往。到那里后发现人头攒动,都在争先恐后地交10元报名费,交费后再填一张报名表。负责发表格的小姐说:“请你们先回去,我们将通过你们的材料和所填表格的情况来通知你们在合适的时候来面试”。如此打发求职者,令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的张先生心生疑虑,既然不是现场面试,为什么不可以将资料寄过来,而一定要亲临现场交纳10元报名费索取表格填写呢?他没有填表就走了。 回来后他通过打听才明白:原来在媒体上刊登一次广告,引来众多求职者再收取报名费,已成为某些机构骗人骗钱的新把戏。因为在媒体上刊登符合手续的招聘广告的费用,“招工”一天就可以赚回来,还绰绰有余。 其实,假招聘的招术各式各样-- 假单位假招聘 据报道,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才市场上曾发生过一桩假招聘的事情:一家报社急招记者5名。当应聘人填过表后,招聘者才说明还要交100元报名制证费,另外缴纳1000元的合同保证金,每月还得为报社创收2000元后才有基本工资。参加应聘报名的有近200人,先后有20多人交了合同保证金,如此敛聚近5万元钱财。而这家报社竟是借某新闻单位的牌子,通过中介公司非法创办的小报。 还有一家合资企业的分公司在某市的招聘广告是:因业务需要急招业务代表和商务代表20名,月工资为1200至1500元,另加提成和奖金,其他待遇另计。优厚的条件吸引来不少下岗职工,他们经过一番岗前“培训”后,按照这家公司公布的运行方式,每人先交300元买一张公司提供的“金卡”,然后再去推销此卡,销一张卡可提成20%,所谓的月工资也是要以推销15张金卡为前提,并且需自己先买下一张卡。待到应聘者恍然大悟时,那300元已进入公司的钱袋。 真单位假招聘 一些本来形象不错或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企业也假借招聘之名,以“因业务发展,年薪数万,分住房、投保”等类似的丰厚待遇招贤纳士,实际是借招聘炫耀自己的品牌与实力。在不少地方,一些从事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销售公司借设办事处之名,以高年薪招聘“市场部经理”或“业务经理”,引来众多的应聘者,有人为谋职甚至托关系、走后门。而一些“幸运儿”,干了几个月的促销活动后,公司却以种种托辞撤回办事处,叫人莫名其妙。有的人好不容易熬够试用期,公司却借口考核不过关,一纸通知让其走人,应聘者白白当了一回廉价劳动力。 无锡劳动监察部门在最近的一次专项检查中,揭穿了一起假招聘行为。陈赘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去年,他摇身一变叫李浩,成了所谓的广东万德集团无锡太湖文化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总经理”打着招牌四处活动,通过某服务中心与四五家职业介绍所挂钩,称要招收保安、电工、服务员等几十人。一求职者交了上百元报名费和咨询费后,工作迟迟没有着落,遂向市劳动监察支队举报。“李总经理”的诈人伎俩被彻底戳穿。据查,中介机构在这起案件中也被蒙在鼓里,20多名求职者推荐给“李总经理”后,被要求到“公司”见面。“李总经理”向上钩的求职者收取343元,说法是每人250元服装费、93元体检费,收获颇丰。 网上骗钱 由于网络上个人信息的不透明和随意性,假招聘等各种欺诈行为也开始披上信息时代的外衣。曾发生的某高校30多名学生网上受骗的事件就是一例。一皮包公司在许多网站上刊登“兼职”信息,称将为某产品做市场推广,有意者可先在网上报名,再到某大厦预交80元押金并接受3天培训。结果,30多名高校学生按约定交钱后,该公司却卷款而逃。由于此公司在网站上的相关信息纯属捏造,学生们2000多元的押金就打了水漂。某高校两名男生近日在一家刊登兼职广告的网站上看到上海衡山路某茶坊招聘男侍,他俩兴冲冲地按地址寻去,却被店主告知,该店从未在任何网站上刊登过类似广告,店里也不需要男服务生。有心人在同一网站上发现,一条招聘推广员的兼职广告其有效期居然到2014年,按联系电话联系却被告知查无此人。询问网管时,回答是由于相当多的个人信息是乱填的,根本查不到任何结果。 据了解,国内大多数“兼职”网站,由于技术能力限制无法做到对每条个人信息的真伪一一甄别。而且,由于网站会员的登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个人可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同时注册多个网站,随时能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借脑发财借鸡下蛋 一位学建筑装潢设计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建筑集团下属公司,几经周折感到无用武之地。最近,他通过招聘启事得知某综合房产公司要到西部去发展,欲招驻地经理一名,但必先制定出方案并设计出几栋适合西部环境的楼房。这个高材生以为遇到了机遇,夜以继日赶制出设计方案和图纸去应聘,方案被这家公司留下审核,让他在家等候消息。不久,这位高材生在一个洽谈会上又发现了这家公司,而公司展示开发方案竟与自己的应聘方案相同。据了解,一些公司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招聘的幌子下借脑发财,借鸡下蛋。 诱你上钩的“培训信息” 眼下求职,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具有职业技能证书。据笔者了解,由劳动部门认定的职业技能证书,只有技术等级证、技师合格证和岗位合格证等3个类型、6种规格的证书。以上技术等级证、技师合格证和岗位合格证,是经过全国统考或全省统考以及有关企事业考试后由劳动部门统一发证的。然而,现在社会上出现一些没有执照和许可证的培训机构,所发的结业证、学业证、操作证之类的证书,劳动部门是不认可的,属无效证书。 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人才市场上,一些人在故弄玄虚弄虚作假,招聘广告鱼目混珠真伪难辨,使得不少应聘者上当受骗。这些行径给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隐患。 打假刻不容缓 假招聘是求职者的陷阱,打假刻不容缓。日前江苏省已作出规定,人才招聘活动信息发布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凡未经政府人事部门或人才流动机构审批同意的人才交流会、招聘会的公告(广告、消息)及其他人才招聘广告,一律停止发布,坚决杜绝刊登、发布虚假人才招聘活动信息。有关人士同时也提醒人才市场上的求职者,要增加识别虚假广告的能力。那些现在在各地城市大街小巷的墙上,随处可见手写的“××急聘”、“××信息”之类的低劣张贴品,都是虚假招聘广告。据了解,他们的信息来源大致有四:一是瞎抄报纸上的招聘广告;二是瞎抄中介机构的招聘信息;三是瞎抄私自招工的单位擅自张贴的广告;四是随便杜撰出来的假信息。 业内人士提示说,虚假招聘广告有如下特征:1、内容不清不楚;不讲明公司名称、招聘职位及要求。2、要求亲临,而大公司通常只要求寄简历而不许亲临。3、收取报名费。 另外,为防止培训欺诈,求职者在参加培训前,—要了解清楚培圳机构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二要看清楚其培训内容和科目有无得到认可;三要调查了解培训机构有无实习场地,以免上当受骗。(吴洪)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