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9日,由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主办的“2001年北京地区人才交流洽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如期举行。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人才大会报名设展的单位有900余家,大会入场人数达3万多人。人才市场供需两旺,热度依然。
记者在场馆外便发现:指示牌前人们拿笔认真地挑选着自己的目标而并不急于入馆,广场里停放的车辆成了临时的书写桌;一位在烈日烘烤下顾不得擦去汗珠的先生正席地而坐,以书包为桌,用笔在仔细地勾勒;入口处偌大的垃圾桶几乎被撕毁的入场券装满;卫生间排起了长龙……临近午时,记者每前进一步都显得尤为困难。
综观全场,营销业务、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高级管理人才、广告策划等仍是需求主打。总体上,本次招聘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要招到满意的人员不太容易。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张伟说,我们是科研单位,这次是想招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是目前没发现比较中意的人选,虽然与一些外企和民营单位的待遇无法抗衡,但我们有科研氛围的优势足以吸引立志于搞科研的人员。另一位同事在一旁感慨:人才市场需求太大,可用人单位招贤才又这么难,原因之一是求职者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异地求职遇尴尬
或许本次人才洽谈会是在星期五举办的缘故,在求职应聘者的队伍中,本地的求职者并不是很多,相反却吸引来了不少外地的求职者。曾就读于四川石油管理学院的程先生,毕业后在四川成都从事电脑销售工作,得知北京要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后,专程从四川赶来,想在京城找一份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他辗转了几个展位后,先前的自信变成了一脸的无奈。他对记者说,想不到北京的许多用人单位对户口这么看重,用人单位一听说是外地的,很快将你拒之于千里之外。而另一些不限制户口的单位,问你对北京熟悉吗?稍一犹豫,招聘人员便把自荐书退还。程先生感叹,外地人在北京找工作太难。
外地企业来助兴
总部在大连的某装修公司设的展位可能是本次大会最为显眼的了,据说布展耗资8000元左右,总经理助理周德海自豪地说,我们的实力由此可见。当一位女士得知工作地点在大连时,一撇嘴离开了。周先生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不去大连看看,北京有什么好!我们公司人员的学历都一水儿的本科以上。”当记者告诉正在旁边填表的吴女士,工作地点不在北京,她不以为然地说:“我选择工作主要看大环境,适合发展学习,不一定就要一步到位。”在展会的一角,三名年轻人正一脸茫然,记者问其感受时,其中一位说,他们都是高中毕业,面对许多单位对学历的要求,都感到了压力,没办法,即使他不挑剔,适合他们的岗位也不好找,他们表示回去后得制订一个学习计划了,趁年轻,多积累点资本。
人力资源管理者抢手
本次人才洽谈会上还有一些现象令人耳目一新,一些单位的招聘栏中开始出现职务说明书,对岗位职责作了具体的说明;不少单位开始重视招用有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事过劳资、人事工作熟悉北京市劳保政策的人员成为抢手货;对应聘人员条件的要求里,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成了良好素质的体现,能为其求职加重砝码,同样的素质要求也在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栏中频繁出现;由此可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被提到相当高的地位。
“老外”主聘求贤才
在洽谈会上,北京某合资企业虽然只招聘1名秘书和1名前台接待,但在招聘展位前却已开始了暗地的较量。在这里,求职者面对的是老外一口流利的英语。老外主聘,吸引了很多求职者的目光。记者看到,敢于上前迎战的人却并不多。王先生算一个,王先生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修英语,他流利的英语引得老外一连串的“OK”。自然,王先生成了没被老外拒之门外的少数几个之一。外国人亲自坐镇招人,无疑给我们的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舒婧 白晓军)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