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精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9日 22:54   新浪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2.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B.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指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B.对立面统一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5.在认识活动的形成中,首要的因素是

  A.认识的客体B.认识的主体

  C.认识工具和手段D.认识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客体是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在人的活动之外存在的一切事物D.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

  A.本质B.基础

  C.动力D.升华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B.感觉

  C.思维D.实践

  9.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0.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

  11.“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种知行观是

  A.唯物主义知行观B.知难行易的知行观

  C.唯心主义知行观D.行难知易的知行观

  12.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是非科学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B.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13.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包括对客体信息的选择,这种选择是

  A.自由选择B.受到被反映客体的制约

  C.主观任意的选择D.无意识无目的选择

  14.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1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

  A.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B.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D.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

  16.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

  A.自然的既定的关系

  B.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

  C.纯粹的功利关系

  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的关系

  17.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18.真理是

  A.标志主观的范畴B.标志客观的范畴

  C.标志客观规律的范畴D.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19.相对真理是指

  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

  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的检验

  2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A.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B.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C.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D.认识和理论是否一致

  21.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C.实践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D.实践是人类的自觉活动

  22.真理的首要的基本的属性是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可变性D.真理的具体性

  23.在真理观上绝对主义的错误是

  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

  C.只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不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D.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

  24.思维方法在本质上就是

  A.实践方法B.科学认识方法

  C.理性认识方法D.纯粹的客观知识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的作用表现在

  A.主体选择和设定客体的结果

  B.主体通过认识工具作用于客体,使客体信息被主体所接受

  C.主体对客体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对客体信息的意义、含义作出解释和概括

  D.主体创造客体信息

  2.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A.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经验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

  3.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不如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说明了

  A.认识来源于经验

  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

  D.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4.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

  A.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B.反映能够与被反映者相一致

  C.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的客观存在

  D.被反映者不依反映者的意志为转换

  5.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就是在哲学上坚持

  A.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下列说法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是

  A.知行合一B.行先知后

  C.知行终始不相离D.知之不若行知

  7.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A.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C.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因为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D.理性认识是抽象的、不可靠的,感觉经验才是惟一可靠的认识

  9.下列主张属于先验论的有

  A.孔子主张有“生而知之”的圣人,孟子主张有“不学而能”的良能、“不虑而知”的良知

  B.柏拉图认为知识来自不死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C.康德认为思维范畴是先验的认识形式

  D.费尔巴哈认为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D.提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11.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A.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B.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

  C.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意识属性D.是一切活动的承担者,具有实践属性

  12.作为认识客体的事物

  A.处于与主体的认识关系中,具有对象性

  B.进入主体的活动范围,具有社会历史性

  C.是主体活动指向的对象,具有与主体的相关性

  D.与认识主体相关联,具有主观性

  1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句话在真理观上认为

  A.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B.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C.真理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D.真理是发展的,不是凝固的

  1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表现在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是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在发展中日益接近绝对真理D.绝对真理排除了相对真理中的谬误

  15.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因此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

  A.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不同B.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追求不同

  C.价值选择是主观随意的不具有客观性D.价值能否实现是主观确定的

  16.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B.真理和价值的联系和统一是理论的抽象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17.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受到

  A.历史条件的限制B.实践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C.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限制D.事物的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

  18.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A.用实践检验了的认识可能是真理,也可能是谬误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

  C.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

  D.实践标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

  19.《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0.在认识活动中,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因素是

  A.起激发和调控的作用B.认识运动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C.受到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D.决定理性因素

  2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作为逻辑终点的思维具体是

  A.感觉、知觉、表象的直接综合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完整形象

  B.在抽象基础上形成的包含着事物各种本质属性的统一整体的再现

  C.具有多样性规定的统一整体

  D.客观对象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

  22.思维方法作为理论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思维方法

  A.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B.规定着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方向

  C.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D.行使着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三、分析题

  1.运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原理,分析说明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能力,发挥主体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2.下列是一组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的材料。

  材料1

  笛卡尔: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官也是这样的”。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他说:“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须是真知识”,“真理观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

  材料2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感官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观原因。

  摘自: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请回答:

  (1)材料1中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2)材料2中洛克和贝克莱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3)材料3中毛泽东是怎样评价了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

  3.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请依据上述论断,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4.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致性及其重要意义。

  5.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

  材料2

  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3

  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

  材料2

  波普尔认为:“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惟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摘自: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

  材料3

  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须被抛弃。”

  摘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

  请回答:

  (1)材料1,2,3的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上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和波普尔对科学发展的不同。

  (3)参照材料2,简要评析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