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要点点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9日 22:54 新浪考试
1.本章在学科中的地位 本章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论内容的全面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将实践放在首位,作为全部认识的来源、动力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引起认识论的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本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在认识过程中的贯彻和运用。 2.重点难点 (1)重要概念:反映论、先验论、认识、主体和客体、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真理、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标准、价值、辩证思维方法、思维具体和思维抽象。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理解。 (3)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和导向作用。 (5)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即认识的两次飞跃,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7)真理及其客观性、具体性。 (8)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9)真理的绝对性(绝对真理)和相对性(相对真理)及其辩证关系。 (10)真理检验标准及真理检验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3.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本章要 (1)弄清楚能动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不同点。 (2)要将主体与主观、客体与客观区别开来。 (3)注意经验论和经验的区别。 (4)客观真理观和主观真理观的对立。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区别。 (6)要将抽象和具体这一辩证思维方法放在思维领域、理性认识范围探讨问题,这样,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也就不会与“从认识到实践”的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混淆起来。 本章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两次飞跃、认识的无限反复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可以综合起来,作为大型分析题的原理部分。比如,2001年文、理科的第34题就是综合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此外以上原理最容易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材料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说明。 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本章是能够联系实际问题最多的一章。 4.考试预测 2008年,本章有可能综合几个原理分析具体生活事实材料。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