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08年首次下降原因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11:44   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

  [分析]

  这是人才市场的自我调节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商杰教授认为,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出现首度下降,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进步,是对高学历盲目崇拜的理性回归,也是人才市场的一种自我调节。这种“首降”,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提高质量。

  针对我省出现的非应届生考研人数下降,应届生报考人数上升的情况,商教授认为,相对于应届生,非应届生考研的压力更大,投机心理少,更多的是在比较成熟的考虑后的选择。

  商教授说,有些专业,与社会联系不是很紧密,研究生报考人数从前几年就开始下降了;但有些与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还是很热。比如外语专业,因为社会上近年来急需外语方面的人才,所以相关考生人数还是在不断上升。现在的考生越来越重视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报考研究生也比较趋于理性。

  读研找工作优势不明显

  “考研人数下降,根本原因在于工作的问题。”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授、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殿如说,“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女同学,面临的困难要更大一些。而且由于研究生的工资水平是较高的,企业或单位会从节省成本考虑,优先选择本科生。”

  现在用人单位更加重视“知识技能”、“实践经验”,而不再唯学历是尊。近年来,一些省份出现了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低于本科生的情况。学历与就业的这种“倒挂”,无疑给高学历盲目崇拜泼了一盆冷水。

  王教授分析,2006年,扩招后的首批研究生毕业走向社会,研究生就业形势骤然严峻。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和劣势却有所趋同:想留校,学历不够;想考公务员,竞争激烈;没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到企业要从头学起。

  但是研究生普遍对工作、对未来期望值高,但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一旦达不到预期值,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目前的高校教育,有的专业设置和实际工作有脱节,增大了学生就业的困难。

  此外,王教授认为,年龄因素也是制约非应届生报考研究生的原因之一。大部分学校研究生培养体制回归三年或是弹性学制,这就使得大龄考生面临即使考上,三年之后,自己的年龄并不占优势的尴尬状况。而应届毕业生年龄小,相对压力也就小。王教授说:“人才的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的。并不是鼓励大家不考研,而是希望真正有志于研究的学生去考。”他认为,研究生报考人数在明年还会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收费改革使读研成本增高

  同时王殿如认为:经济因素也是导致考研人数下降的因素之一。从2008年开始,很多高校开始实行研究生收费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

  王教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考研准备费用加上三年学费,一般需要4万元左右,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供一个研究生要花费七八万元。对比就业形势,即使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月能够拿到比本科生高几百元的收入,投入与产出比也让很多学生感到不值而放弃。

  王教授在谈到经济因素时说,这一点将会在农村学生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王教授说:“从我多年的经验来看,农村出身的大学生考上研究生的数量多于城市大学生,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学生更能吃苦,另一方面是他们改变自身状况的愿望更加强烈。但是,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有些农村学生从本科起就是贷款交学费,毕业后如果继续上研究生,就积累了更多的债务,所以现在的研究生们几乎都是一边上学,一边打工。”

  对这部分家庭条件不好的农村学生来讲,就出现了一个悖论:考研是为了找份更好的工作,但是结果却发现考研之后面临的问题更多,还不如不考。而各大高校以奖学金制度取代公费研究生已成为趋势,所以对于那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来说,考研就成了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对这些同学来说,他们必须通过获取奖学金来支付大笔的学费,那么他们必定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王教授认为,部分有实力的农村考生因为学费问题退出考研竞争,也是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河北省考试院:

  三大原因促“缩水”

  河北省考试院新闻发言人陈先生分析说,导致研究生人数下降的原因,教育界主要有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非应届考生对考研的选择更加趋于理性是报名人数下降的主要因素;第二,研究生考试推荐免试生比例增加的新政策,也有可能部分导致报考人数减少。今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有研究生院的高校,2007年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即推免生从过去占毕业生人数的10%扩大到15%,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推免生的比例为5%,往年这类院校为3%,一般大学则维持在3%;第三,单看河北省的情况,今年我省对外省应届生选择在我省报名做了限制要求,也是导致我省报名人数下降的因素之一。

[上一页] [1] [2]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