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停办博士课程”论因噎废食 强化博士质量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7日 13:56   东方早报

  徐开彬

  看完薛涌先生的《当中国出产了最多的美国博士》一文,有些话不得不说。

  薛涌先生在文中说:“在我看来,既然美国能够接纳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国的许多博士课程就没有必要……至于博士的培养,还是要搭美国的‘便车’为好。” 他的理由是:“第一,美国培养的博士货真价实,国内的博士则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质量保证不了,还不如停掉。第二,美国有四千多所大学,但博士数量已经少于中国。中国的博士显然已经供过于求,减产乃自然的对应之策。第三,大学纷纷砍掉博士课程,国家停止给大部分博士课程拨款,这样大学也可以专心于本科教育。省下来的钱,可以投放到义务教育上,或者用来发展短期的社区学院,也就是中专大专院校。”

  笔者不得不惊叹薛涌先生的思维逻辑。难道因为“国内培养的博士质量保证不了”就该停掉博士的培养吗?

  不错,美国的高等教育和博士培养目前是比中国强。但薛涌先生为何不能以历史的思辨方式解读中美差距?众所周知,美国的大学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其大陆本土没有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教育体系没有受到任何冲击。中国自19世纪末才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大学,20世纪前五十年经历内战和抗日战争,中国本土受到严重破坏,高等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建国后,由于受极左思想和“文革”的影响,高等教育也受到极大冲击。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年里,国内的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因为基础薄弱,又怎可与高等教育体系持续两百多年保持完好的美国相比?相反,以中国三十年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如在航天、神舟号等高科技领域的成就,我们甚至可以为之感到自豪。

  撇开历史思辨的视角,就是从纯逻辑思辨的角度,薛涌的“国内培养的博士质量保证不了”与“中国停掉博士培养”之间也不构成必然的因果联系。我想,更合逻辑的思维应当是,由“国内培养的博士质量保证不了”联想到要切实强化博士质量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停掉了事。教育部其实也在这方面下实实在在的工夫。比方说,每年派遣大量的教授作为访问学者出访欧美大学学习和合作研究,最近每年从“211”大学里选派大量硕士生和博士生到欧美作为交换学生或攻读学位,各大学和研究院所积极采取措施吸引海外博士回国工作。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措施。比起薛涌的一句“停掉博士培养”更有现实意义。

  薛涌的另一个理由是“大学纷纷砍掉博士课程,国家停止给大部分博士课程拨款,这样大学也可以专心于本科教育” 。不错,本科教育非常重要,现在教育部和多所大学也在反复强调重视本科教育,但重视本科教育与重视博士培养并不矛盾。薛涌的逻辑是把两者当作“one-dimension” (一个维度)的对立的两端(polar opposites),多此少彼。这种看法非常肤浅。博士培养与本科培养并不矛盾,相反却能互相促进。应该更科学地把二者看作相交的两个维度,二者都要力争做好。只有有了好的博士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这些博士毕业后从教时,才能更胜任自己的本科教育工作,促进本科教育的进步。

  薛涌还说“知识无国界”,也许人文学科的知识可以这样说(如薛涌所学的历史领域,其在9月16日的文章中也提到了),但对于众多高科技领域的知识(比方说最近美国航天局NASA委托科罗拉多大学领导一项花费4.85亿美元对火星的探测项目,另外一个参与者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试想想,西方发达国家能免费转让给中国吗?缺少高尖端技术领域研究的中国,无疑将成为西方国家科技上的附庸,等着对方狮子大开口高价卖点过时的技术。

  薛涌的文章流露出一种极端自傲的姿态。自以为自己毕业的耶鲁才是“超一流学校”,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学等为“二流大学”。首先,就算以薛涌举出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美大学排名来说,那个排名也把这些大学统一视为“first-tier”(一流大学),而不是薛所说的二流大学。其次,凡在美国待过、对美国高等教育排名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排名只是针对本科的排名。就博士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贡献排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密西根大学丝毫不比耶鲁逊色,很多学科比后者还要强。

  另外,该作者过于简单地将北大清华毕业生出国攻读博士归咎于“对在母校接受的本科教育相当不满” 。圈外人也许不知道,但圈内人谁不知道,北大清华的学生,大一适应大学新生生活,大二大三考GRE和TOEFL,大四申请国外大学,四年里从进校就为了出国忙得不亦乐乎,谁真正有心思和时间去认真体会过北大清华的教育?其实北大清华也不乏优秀的教师。出国读书,大家心知肚明,很多人其实就是跟着大伙赶潮流出国而已。一味地去贬低自己的本科教育和自己的老师,而不同时找找自身的问题,实在不是从“世界超一流”大学毕业的人所该具备的品德与胸怀。

  最后,薛涌也说,“中国一流大学这么多学生追求博士教育,大概也说明我们的本科教育太狭窄,对学术强调过分,对社会服务过少。”不错,国内的本科教育是存在问题,是应该更多强调社会服务,但是将“清华北大的学生出国后都去读博士”的现象简单地归咎于国内教育的问题,也不完全符合事实。作为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很多都是攻读基础学科(物理、生物、化学、数学等),申请时不直接申请博士别人会给奖学金录取你吗?不读博士拿个硕士你能在美国找份工作生存下来吗?所以,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在美国攻读博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身在美国生存的无奈,请不要动不动把原因扯到其他方面。

  (作者系美国费城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博士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