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其次,在命题规律方面,纵观十几年来的考研政治试题,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现象和特征:
1、《大纲》规定的考点是考查的基本考点,考研政治范围不出大纲。根据2006年《大纲》规定,考研政治的学科范围共包括6门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约22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约20分)、毛泽东思想概论(约18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约20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0分)和形势与政策(约10分)。
其中形势与政策这部分考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二是年度间从上一年11月—当年10月的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考试内容基本上来自于大纲的规定,通常都不会超出大纲的范围,只是偶而会有个别分值极小的试题超纲,但考查的通常也是考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所以考生的复习一定要有重点,要以大纲为纲,提高复习的效率。
2、新增知识点往往成为出题概率最高的考点。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新增知识点往往反映了社会焦点问题、中央重大政策的新变化或理论研究的新进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这些知识的考核,能够更好地体现考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水平。
另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也会体现这种品质,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它的表现,除了考试方法的不断变化外,表现在考试内容上,自然就是主要靠新增的知识点来体现它的与时俱进。
3、政治考试一贯坚持的取向是中央精神及其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有的专家老师分析说:“政治理论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组成部分,政治理论的灵魂就是中央精神。抓不住中央精神,你的思想就不会与时俱进,你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你的考研政治就不会考高分。”
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为了提过自己的政治成绩,同学们就应该积极理解和掌握中央精神,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关注现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所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抽象的知识点与社会现实和社会现象相结合的能力,乃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这也成为研究生考试的一项基本要求。
4、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考查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考研政治试题中,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是测试的重点目的之一。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课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考生若仅仅着眼于记忆单项的知识点,不但难以把握不同的知识间的相互关系,降低学习的效率,还会限制自己学习的视野。
所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学好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求之一。而能力考查的重要一项,是考查学生对不同知识点之间有机联系的把握。这类现象除了在多项选择题上表现比较突出外,特别表现在后面的分析题尤其是哲学部分和选做题当中。考生只有理解和掌握考点与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及时准确地对题目的要领作出判断。所以有人说,抓住了考点与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
再次,在命题趋势方面,前面我们所说的试题结构、命题特征等基本上会保持不变,即考题的多样性、灵活性、现实性、综合性的特点会继续保持,甚至有所强化。但还有几点特征,仍是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
1、基本知识点仍在考试中占很大的比重,做好这些题目是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虽然一些考题的形式有所变化,但是研究生考试首先着重对基本知识点和基础理论的考核,这一点是不变的。
2、注意重要考点的重复性。考研政治范围有限(限于大纲),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一般来说,也就有限的数十个。这些知识点颠来倒去,在几年来的考试中反复出现,呈现出很高的命题概率,这是考生们要重点复习的。我们在本书的第四部分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做了一定的归纳和解析,相信对大家是有一定作用的。
3、答题需要考生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有些考试题目,考生觉得困难,一个原因是对题目的理解存在困难。比如在哲学部分,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文,其本身的诠释就比较复杂。考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这些文字转换为自己可理解的形式,再结合相关的考点去答题,确实会有一些困难。
又如随着材料分析题的增多,要求考生从大量的文字叙述中归纳出核心要点,再进行答题,这无疑也增加了题目的难度。所以,考生必须是在具有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才有获得高分的可能。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