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基础心理学研究方向
以探索人的心理想象、心理过程的规律性极其机制为目标。本方向跟踪当前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发展动态,集中在三个领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1)智能模拟与智能系统设计,计算机及智能科学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而计算机科学自身有许多问题依赖于认知科学的发展才能解决。通过揭示认知心理 过程,解决计算机科学发展中一些重要问题,为智能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智能模拟研究人的知识表征、认知策略及认知加工机制,建立相关的心理模型和用户模型,这是人工智能进行智能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智能系统设计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设计具有人类智能特点的人机交互系统,解决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其中我们的智能用户界面设计与基于自然交互方式的三维交互技术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语言认知,这是当代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涉及对从字词识别到句子、文本阅读等各个加工层次的认知过程。我们在字词视听识别、文本阅读过程和文字录入三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字词视听识别研究,从字词的视听和特征编码入手,对字词识别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尤其是对汉字从特征、部件和字的各个不同层次特点及其关系的探索,完善和发展了汉字字形识别的理论模型。文本阅读过程研究,运用眼动、活动窗口和检察等实验技术,探索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机制,和影响阅读过程的各种认知相关因素,获得了具有理论价值的成果。汉字录入研究,通过对中、英文录入过程中手眼认知直辖市的研究,提出了手眼知觉跨度等要领对发展和完善人类文字提取的有关理论有重要意义。
(3)知觉和注意研究,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手段出发,研究视觉、触觉模式识别、认知性警觉与注意等理论问题。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形识别、触觉模式辩认和认知性警觉与注意三个方面。其中图形识别研究对图形识别过程中的信息扫视、取样、记忆提取、比较、决策、输出(或贮存)等加工阶段进行相对独立的分环节研究,以了解图形识别的内部机制,建立图形取样策略的一般模型,丰富和发展图形识别认知理论。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合作开展的触觉模式辩认研究,郑重探讨触觉模式识别中的时序知觉、知觉信息选择机制、触觉窨第三性等认知心理学问题,从触觉研究角度丰富与完善知觉理论。认知性警觉与注意研究,与叛国华盛顿大学合作,郑重研究汉字-图形信号监测的警觉规律、汉字信号监测过程的眼动模式、自动加工过程与控制加工过程在感知警觉与认知性警觉中所起作用的不同等问题。 该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大量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包括攀登计划、国家科委八六三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其中八六三项目的有关成果作为智能计算机主题中24项主要成果之一,参加了1996年由国家科委组办八六三十年成果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是心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探索人的各种认知及能力的发展过程与规律,提示其发展的内在机制或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的作用。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对出生前胎儿的研究开始,一直到老年期老人的心理特征与过程。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儿童认知发展与社会化过程。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近期的研究主要郑重于儿童对汉字的字词识别过程及其发展趋势;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及元语言认知的发展过程;学习不良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等。有关儿童社会化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心理理论(children’s theory of mind),如儿童说谎概念、对说谎的道德判断及说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婴儿-父母、婴儿-陌生人相互作用过程及影响依恋形成的因素、依恋的类型对成年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在上述的这些领域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毓的研究成果(如儿童说谎发展的跨文化研究、婴儿-成人相互作用过程的跨文化研究、儿童元语言认知的跨文化研究等),并已建立了较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我们经过长期的努力,已经在儿童的早期教育,弱智的心理特点、诊断和教育等领域已完成国家教委、发政部、中残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的多项课题。并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素质教育也要求,进一步开展这些领域的研究,并在学习的神经心理机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等领域开展研究。 此外,已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我们也开展了大量已应用为导向的学校心理研究和弱智儿童的干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儿童心理评估工具有研究、开发和应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对特殊儿童诊断儿童智能测验、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研究、弱智儿童脑功能康复、心理测评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先后编制完成了"儿童智力筛查量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儿童画人智能力测验"等心理评估工具。其中前期完成的量表均通过了国内著名同行专家的鉴定。这些工具和量表在其推广过程中,结合相应的干预手段,为我国儿童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引起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其中"儿童智力筛查量表"获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弱智儿童的诊断和教育"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今后拟进一步开展儿童神经心理评估与脑改良训练、儿童个性评估与素质教育、学校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为我国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研项目与成果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科研项目80余项,总经费达72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22项(合计238万能元),包括国防科工委重点预感项目、"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与攀登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研究课题32项(全计205万元)。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17篇。 "飞机驾驶舱照明工程心理学研究及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编教材《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分别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二等奖。此外,还获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
综合评价
心理学研究偏向理工类
浙大的心理学研究,较为偏向理工类方向,要求学生有很高的数理逻辑基础与计算机、数学统计能力,比较适合于本科学习理工科的同学跨专业考取。
(五)、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成立于1994年,是从原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发展而来。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所)每年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现本科设有心理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有三个硕士点:基础心理学硕士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点。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有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心理学和教育发展心理学两个博士点,此外还有基础心理学、教育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三个硕士点。这里基础心理学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包括运动心理学,和 CIS等方面。西师心理系是以认知为主导专业方向的。科研及研究生培养以黄希庭和张庆林为首,黄希庭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常务理事之一,张庆林为现任系主任。黄希庭所带的研究方向是人格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张庆林带的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生,以学习心理为主,亦是以认知心理学为主导的。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所)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有基础心理学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各专业下设多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及导师
(一)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
1.认知过程研究方向
导师:黄希庭教授、陈传锋副教授。 研究内容:时间认知、空间认知、时空关系的认知、时间认知与人格的关系、时间认知的跨 文化特点、时间认知的发展特点、认知与管理、认知风格等。
2.人格过程研究方向 导师:黄希庭教授、张进辅教授、郑涌副教授。 研究内容:人格理论、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适应、人格与健康、青年价值观与教育、 人格形成等。
3.语言心理研究方向 导师:周榕教授。 研究内容:语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言语的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发展、结构对称性汉字的认 知、双语学习的心理学问题、时间隐喻认知等。
4。.公共关系与企业形象设计 导师:秦启文教授。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如何争取相关的内外公众对自 身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如何通过确立自己的理论(MI)、行为(BI)、视觉(VI)识别系 统的形成独特的个性文化,创造自身最佳社会环境;如何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塑造组织 的良好形象。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研究方向
1、学习与发展研究方向 导师:张庆林教授。 研究内容:人类学习的特点、机制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培养的基本原则,学 习策略、思维策略、认知策略、学习心理、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之间相互作 用等。
2、教学心理研究方向 导师:张大均教授。 研究内容:学校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征和规律,教师心理、教学设计、教学技术与 策略、教学与心理发展、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认知与能力培养、教学互动、问题解决、创造 性培养、学科教学心理、教学现代化、教学评估等。
3、认知发展研究方向 导师:李红教授。 研究内容:个体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假设检验能力的形成和发 展;个体推理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个体记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个体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 展;个体认知发展中的策略研究等。
4、美育心理研究方向 导师:赵伶俐教授。 研究内容:个体尤其是儿童审美认知能力、儿童审美情感、儿童审美态度、个体审美价值观 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个体的认知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品德、个体的文化修养 等心理结构与审美心理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学美育策略研究、中学美育策略研究、小学 美育策略研究、幼儿园美育策略研究等。
5、学习与教学研究方向 导师:刘电芝教授 研究内容:学习与教学基本理论、思维发展与学习、学习与创新能力、学习动机与归因、教 学与学习的效率化、学习迁移、学习策略训练、社会性学习等。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成绩特别优秀者可在5年内完成硕博连续。
培养方式:采取指导教师负责重点指导,辅以“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小组”集体培养的方法,在明确导 师指导和“培养小组”的辅助作用的同时,特别注重对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能 力以及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学风的培养,组织研究生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充分调动研究 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本专业研究生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科研创 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