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点辣评:论文抄袭为何难以杜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3日 10: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继东北财经大学曝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后,近日媒体又曝光一起论文抄袭事件,除了“致谢”不一样外,两篇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内容、注释、参考文献一字不差。

  触目惊心的抄袭行为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有的说学生求学观念错位,上学只为了混一张文凭,抄袭不过是“混”的一种表现;有的说学生诚信教育缺失,连基本的学术道德观念也没有;有的说大学教育管理混乱,只图办学规模,不图办学质量;有的指责导师不负责任,这么明显的抄袭也没有“发现”;还有的认为学术不端惩处太宽,纵容了越来越多的抄袭行为。

  这些分析不无道理,在当下,确实需要端正学风和教学风气,加强对学术不端的惩罚,同时也应从更深层次审视,关注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学位还是学术,过渡性学位还是终结性学位上一直存在困惑。基于学术、终结性学位的培养模式,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因此,在两年到三年的学制中,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同时在求学期间发表若干篇论文。但随着社会发展,硕士研究生不全都是学术和终结性的,就使得合理定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定位,既应与目前学生攻读研究生的意图一致——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研究生读研是为了做学术研究;也应当与研究生的培养资源一致——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已经超过100万,导师根本无暇指导每个硕士研究生做学术研究;同时,还需要与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一致——社会提供的研究型岗位十分有限,毕业之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比例较低。

  确立科学而明确的研究生培养定位,才能避免论文的“异化”。研究生培养阶段,对学术论文的“一刀切”要求,日益成为一种普遍性趋势。近几年来,连重在培养“实战能力”的MBA、MPA、工程硕士,也纷纷要求学生写大篇幅的毕业论文,抛开导致论文质量下降、学术期刊版面腐败、拼凑抄袭等学术不端频发不谈,这种做法本身有违培养定位,有浪费教育资源、浪费受教育者精力之嫌。

  研究生培养中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导师。反观现实,导师的责任也难落到实处——招生环节,是学校负责笔试和面试;培养环节,是学校的发表论文规定代替导师负责;论文答辩环节的制度设计,降低了导师对论文质量把关的责任……对学生的表格式管理、数量指标管理,异化着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质量真正负责。这也正是治理高校学术不端的必由之路。

  当然,不管我们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着怎样的改进空间,这些都不能成为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的借口。我国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大国之大,不在数量。受教育的过程本就是获取知识、涵养精神,研究生教育更应如此。别让一起更比一起“牛”的论文抄袭行为亵渎知识的纯净、教育的神圣,消解社会对“研究生”群体的认同感。熊丙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论文 抄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