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旋出华美乐章--英语专业考研经验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3日 11:36   文都教育

  可能是连考两年的研究生,潜意识里对考研这个概念已经习惯了吧。一下子觉得我3奋斗两年的目标实现后,人都空了,需要好好想想接下来的时间和心态安排。两年考研的经历,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觉得自己成长、变化了很多。下面我想就自己报考的英语专业跟学弟学妹们一点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因为专业的原因,全国统考的三门课中我只需要考政治。虽说高中读的文科,但那些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再加上考研政治的独特性。自学了几个月后我很沮丧,因为不管怎么看怎么背,老是忘,而且背再多答题时总是不能回答正确,得不到高分。

  所幸我听到了一场政治讲座,老师教会了我正确备考政治的方法不是死背而要理解,弄懂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和道理,并且告诫我们要有计划地给自己规划任务,按计划执行任务。这堂课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也顺利了很多。但由于我第二年是辞职,专门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一个人考研,因此对外面的考研情况,信息了解甚少。越是不清楚重点,复习的范围就越大,备考内容一多,心理和生理上就都会疲惫。于是我选报了考研政治点题班,

  二外我选择的是日语,这算是我考研历程中最难的一道门槛,因为学校虽然也开日语课,但似乎没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一星期才开一次日语课,接着学校唯一的日语老师上了几堂课后就飞去日本了,于是就在来了个代课老师,代课老师上了两个星期又辞职了。

  一波三折,就这样我在一年的时间内才上了市面上最简单的标准日本语最新版初级上的6课。而我所报考的学校对二外日语的要求是要达到二级水平。如此悬殊要求我必须沉下心来,认真艰难地对待日语的备考。我从3月份开始就学习日语,先是认真看懂三本书,清楚里面的语法和结构。要知道日语是入门容易学习艰难,因为有很多变形和体、态的关系。

  我在第一遍学习时非常痛苦,语法太难,根本看不懂,再加上几千生词,更是难上加难。可我没有放弃,考研的禁忌就是松懈放弃,我已经考了一年,工作又辞了,现在没有退路,必须硬着头皮往前撞。很快我调整了心态,回学校在图书馆耐心地查阅各种资料,打电话问老师,上网查问题,每天保证要把一册书的20个单元的所有生词看一遍。

  刚开始很难,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但是越看越顺,到考前两个月,我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天把三册书的语法词汇都看懂一遍。接着我找到了很多日语2级的真题训练,现在想来这对考试是非常受用的。

  专业课我考的是两门,一门基础英语,难度大概在专八以上;另一门上英语综合,包括文学、语言学和翻译。第一年我考研的失利就在专业课上,当时自己心态没有摆正,以为自己在省内外拿了很多奖对付这种考试应该是绰绰有余,在备考过程中完全忽视了专业课,结果第一年的成绩不尽人意。吃一堑长一智,第二年的备考中,我再也不敢轻视专业课了。

  认真研究了真题,对症下药,找一些专八习题训练。 在综合课上,我几乎把图书馆里所有关于英美文学的书都看完了,自己写评论,感言,这对考试极其有用。语言学的那本全英文版教材已经被翻烂了,我还把重点名词解释、问答题全总结到一个本子上,便于考前背诵。同时,我每天坚持翻译两篇中英互译的题目,一来锻炼翻译技巧,二来学习了很多新的单词。

  第二年备考的过程是痛苦的,由于我身单力薄一个人考研,没有朋友交流,又不敢跟家人说,怕让父母担心;10月份之前还能去教室自习,到了10月份天气转凉,我又没有学生证,不能进有空调的图书馆,所以只能买了个床上学习的小桌子,每天就坐在床上学习,裹着厚厚的被子,埋头看书。每天早上坚持六点起床,晚上11点半睡觉,一直持续了三个月,直到绷子床被我坐出了一个坑。

  虽然痛苦,但心里很充实,每天都按计划完成任务,想着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就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年轻最大的优势就是有资本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我现在就是在为着我的理想而奋斗,这是必须的。结果也证明,有了辛勤的付出,你就一定会成功,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最后,送给正在追逐梦想的学弟学妹们一句话:给自己心游万刃的信心,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环境中求得生存,才能保持动中的平衡,旋出华美乐章。祝福学弟学妹们能最终达到胜利的巅峰,享受成功的喜悦。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