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 17:25   新浪教育
学院
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及硕士生导师
拟招人数
初试科目
备注
001
统计学院
020208统计学
10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经济学二
 
1。复试笔试科目:《统计学》。
2。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企业统计学》或《市场调查与分析》。
3。考生按招生专业录取,入学后再分研究方向。
01经济统计与分析
02社会经济调查分析
朱胜教授
曾鸿教授
蒋志华教授
彭莉莎副教授
熊健益副教授
002
数学学院
070101基础数学
5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601数学分析
④802高等代数
 
1。限数学类专业毕业生报考。
2。复试笔试科目:《数学专业基础》,含《近世代数》和《常微分方程》。
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点集拓朴学》和《实变函数》。
4。考生按招生专业录取,入学后再分研究方向。
01代数学
02函数论
03泛函分析
张志让教授
张庆德教授
杨光崇教授
刘启宽教授
070104应用数学
12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601数学分析
④802高等代数
 
1。限数学类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报考。
2。复试笔试科目:《数学专业基础》,含《近世代数》和《常微分方程》。
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点集拓朴学》和《实变函数》。
4。考生按招生专业录取,入学后再分研究方向。
01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02优化与算法
03智能计算
04密码学与编码技术
张志让教授
张庆德教授
杨光崇教授
刘启宽教授
张 勇教授
张新丽副教授
魏其矫副教授
陈勇明副教授
003
大气科学学院
070600大气科学
54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60高等数学
④803天气动力学
 
1。应届考生原则上限大气科学专业或应用气象学专业毕业生报考。
2。《高等数学》为学校自命题科目。
3。《天气动力学》中动力气象学部分与天气学原理部分所占比例为1:1。
4。复试笔试科目:《气象学与气候学》。
5。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数值天气预报》和《统计天气预报》。
6。考生按一级学科专业录取,入学后通过双向选择方式确定指导教师后再分二级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01天气动力学
02强天气诊断分析
03中尺度气象学
04短临预报
05集合预报
06气候变化诊断
07大气数值模拟
08短期气候预测
09生态气象学
10公共气象服务
11大气边界层
12雷电物理学
13人工影响天气
14大气探测学
15卫星气象学
16GPS气象学
17雷达气象学
18大气光学
19环境气象学
李国平教授
金荣花正研级高工
谌芸正研级高工
张小玲副研究员
陈忠明研究员
赵琳娜正研级高工
王东海研究员
单九生高工
陈 静研究员
麻素红正研级高工
肖天贵教授
巩远发教授
李跃清研究员
陈葆德研究员
李双林研究员
白爱娟高工
陈权亮副教授
范广洲教授
朱克云教授
何光碧研究员
宋振鑫高工
马振锋研究员
胡欣正研级高工
周定文研究员
刘熙明高工
周筠珺研究员
冯桂力高工
肖 辉研究员
陈刚毅研究员
张杰正研级高工
向安平教授
倪长健教授
林文实副教授
004
资源环境学院
077501环境科学
30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60高等数学
④804环境学概论
 
1。《高等数学》为学校自命题科目。
2。复试笔试科目:《环境科学综合》。
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环境统计学》和《环境监测》。
4。考生按招生专业录取,入学后再分研究方向。
01环境信息分析
02环境监测与评价
03气候与生态环境
04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05环境规划与管理
06大气环境
07环境遥感
李祚泳教授
叶芝祥教授
杨迎春教授
徐成华教授
羊依金教授
彭国照研究员
张剑峰教授
邓良伟研究员
刘盛余副教授
刘志红副教授
邹长武副教授
印红玲副教授
信 欣副教授
卢晓宁副教授
冯文兰副教授
谭显东副教授
黄益平高级工程师
陈来国副研究员
005
电子工程学院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65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5数字电路和信号与系统
 
1。《数字电路和信号与系统》中数字电路部分和信号与系统部分所占比例为3:7。
2。复试笔试科目:《电子技术综合》(含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
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模拟电子线路》和《电路分析基础》。
4。考生按招生专业录取,入学后再分研究方向。
01气象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
02高速数字信号处理
03信息获取与处理
04图像信息处理
05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
06大气探测信息处理
07卫星遥感信息处理
08雷电科学与技术
何建新教授
王保强教授
姚振东教授
程卫东教授
谢明元教授
王天宝教授
樊昌元教授
巨 辉教授
孙 捷教授
邓小波教授
郑郁正教授
杨明欣教授
吕达仁研究员(院士)
丁继烈研究员
刘黎平研究员
张义军研究员
梁海河研究员
李 柏正研级高工
马舒庆正研级高工
高玉春正研级高工
杨 玲副教授
佘 勇副教授
徐 庆副教授
刘冀成副教授
刘志宏副教授
杜雨洺副教授
李英祥副教授
高瑜翔副教授
马尚昌副教授
杜 江副教授
杨 波副教授
陈昌明副教授
邓 勇研究员
杜 鸿副教授
006
计算机学院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60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1。复试笔试科目:《C语言程序设计》。
2。同等学力加试科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微机原理》。
3。考生按招生专业录取,入学后再分研究方向。
01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02实时软件工程技术
03数据库与知识工程
04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05智能工程
06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
07并行计算技术
邹书蓉教授
何 嘉教授
张洪伟教授
李 飞教授
张仕斌教授
陈 运教授
王海春教授
朱西平教授
路而红教授
杨义先教授
朱 毅副教授
王永丽副教授
宋 波副教授
方 睿副教授
徐振明副教授
高献伟副教授
徐 虹副教授
舒红平副教授
陈高云副教授
魏 维副教授
金 虎副教授
王 燚副教授
卢 军副教授
陈 麟副教授
王 鹏副教授
关忠仁高级工程师
夏开渝高级工程师

  学科专业简介

  统计学

  该学科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统计、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等方面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目前,该学科现有一个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该学科师资力量较强,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近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CSSCI收录,完成教材著作18部。目前承担了12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9项,科研经费较充足。

  统计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经济计量分析、抽样调查方法与技术、高级应用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统计方法、时间序列分析、商务统计研究、网络统计研究、经济预测与决策、企业景气调查与分析、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等。

  该专业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生既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统计、工商、金融等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工作。

  基础数学

  该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代数学、函数论、泛函分析等方面开展了持续的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比较突出的科研成果。该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多人。该学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近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1部。目前承担了1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8项,科研经费较充足。

  基础数学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代数学、拓扑学、泛函分析、群论、无限群基础、模论、值分布理论、黎曼曲面论、复动力系统、非线性泛函分析、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变分不等式与相补问题等。

  该专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毕业生既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IT、经济、金融等行业工作或继续深造。

  应用数学

  该学科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非线性分析及其应用,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优化与算法、数论与密码学、智能计算等方面开展了持续的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比较突出的科研成果。该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多人。该学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较充足。近年来,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

  应用数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非线性分析、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优化与算法、数论与密码学、数值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神经网络及其应用、智能计算等。

  该专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毕业生可以在政府、科研院所工作,也可在高等学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继续深造。

  大气科学

  该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两个二级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有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长期以来,在青藏高原天气动力学、东亚季风系统、气候变化诊断、大气数值模拟、短期气候预测等领域进行了持续、稳定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该学科已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独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GPS遥感水汽、短临天气预报、大气雷电、生态气象监测、卫星雷达遥感资料应用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新的学科研究方向。该学科有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授13人,中科院大气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近10年来,该学科主要学术骨干作为项目负责人持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近5年来,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专题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2项,科研项目级别高、经费充足。

  大气科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科研和应用技能,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大气科学中的数学方法、高等大气物理学、高等大气动力学、高等天气学、全球变化、亚洲季风系统、气候变化及数值模拟、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及软件应用、现代天气诊断分析、中尺度气象学及数值模拟、青藏高原气象学进展、四维资料同化、大气科学前沿讲座等。

  该专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毕业生既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气象、民航、军队等部门从事高级专业技术和业务管理工作。

  环境科学

  该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在环境信息分析、环境监测与评价、气候与生态环境、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等方面开展了长期持续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稳定的研究方向。该学科具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博士生导师1人。近年来,该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5篇。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值分析、大气环境学、高等环境化学、现代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原理、环境系统分析原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学、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环境风险分析、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电化学、环境催化、水处理技术、环境遥感、环境气象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该专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毕业生既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相关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开发和业务管理工作。

  信号与信息处理

  该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拥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实验室”,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该学科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30人。该学科瞄准电子信息技术和大气科学交叉的应用学科领域,通过在气象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大气探测信息处理、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信息获取与处理、图像信息处理、卫星遥感信息处理等方面开展的长期研究,在大气探测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卫星遥感信息处理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稳定的、具有独特优势的研究方向,并在传感器应用、通信技术、数字水印和医疗信息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研究。近5年来在《电子学报》、《信号处理》、《通信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40多篇,被SCI、ISTP、IE收录40余篇。该学科承担了较多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横向开发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目前,该学科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40余项,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矩阵理论、随机过程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及算法、电子系统设计、信息论与编码、信号检测与估计、数字图像处理、气象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DSP技术和现代信号处理、大气科学导论、应用卫星气象学、大气物理与大气探测等。

  该专业授予工学硕士学位。毕业生既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气象、民航、军队、IT企业等单位从事高级专业技术和业务管理工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

  该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学科在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数据库与知识工程、实时软件工程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智能工程、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并行计算技术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研究成果。目前,该学科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教授12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人以及一批学术造诣较高的学术带头人和年轻的学术后备人选。近三年来,该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承担具有实用价值的横向开发项目62项,合计经费近1000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300篇,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共22部,出版教材共56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数学、组合数学、图论、随机过程与排队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结构、现代数据库技术、现代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理论与应用、并行计算、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数据挖掘、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高级数据库专题、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应用、计算机仿真、模式识别、计算机前沿专题等。

  该专业授予工学硕士学位。毕业生既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IT及相关行业从事技术开发和业务管理工作。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