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研专业课指导:攻克文学理论基础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 14:00   北文考研

  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语言的特殊组合,是文学风格的外衣。

  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

  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

  时代风格: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渗透于作品中所形成的特定民族文学的总体特征。

  地域风格:是某一地域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流派风格:一些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创作主张和语言格调等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群体文化的表现。

  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

  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艺术构思: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创作对象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

  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艺术概括: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艺术综合、艺术简化。

  艺术综合: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简化:创作中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勾勒特征,对无关细节完全省略。

  艺术变形: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艺术传达:从艺术构思到语言的显现这一由内向外的活动和过程。

  审美理想:在创作过程中自觉遵守的各种创作标准与价值追求。追求艺术真实性、社会价值、形式完美。

  艺术真实性:在文学作品中客观地反映生活实际,充分表情达意,从而给人合情、合理、合意之感的审美追求。包括

  历史真实、情感真实、细节真实。

  文学创作主体:已经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离开创作过程则不是。

  文学消费:为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

  文学生产: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家赋予其物质形态的复制出版。

  文学传播: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

  文学接受:指审美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接受心境: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

  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前理解”的心理状态。

  预备情绪: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跃进的中间环节,受作品基本特质激发而产生的特殊情绪。“前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结构: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同化: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相致,并得到强化与巩固。

  顺应: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严重不一致,而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

  召唤结构:作品中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

  合理误读:在一定的限度内,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审美效果:接受者在审美体验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心灵共鸣:读者与作品之间实现了活跃的情感交流及对应关系的阅读心理现象。

  文学的社会交往:通过文学接受而形成或传播普遍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文学批评:以文学接受为基础,以一定理论与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印象性批评: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

  注释式批评:解释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

  评点式批评: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的批评。

  英美新批评派批评:主张作品中心论,注重形式与文本的研究与批评。倡导“细读法”。

  精神分析批评:强调泛性欲论,用俄底浦斯情结来解释创作动机,认为艺术是人的潜意识欲望的达成。

  神话原型批评:主张将作品放到某个文学原型中去研究,提倡远古神话与现代作品相联系,不同民族文学相比较。

  结构主义批评:探求主宰具体作品的抽象结构。认为作品是一个符号系统,是按语言规则组织起来的语言产物。

  接受美学批评: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

  女性主义批评:反对男性中心主义文化,某种程度上颠覆和质疑传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传统。

  后结构主义批评:否定任何内在结构或中心,认为文学是一个无中心的系统,是闪烁变化的语言符号的游戏。

  原始艺术:人类在史前社会创造的最初的形成中的艺术。

  摹仿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摹仿本能,是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巫术说:人的创作活动都包含巫术,是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促成艺术。

  游戏说:文学艺术是自由的,是一种不带功利目的的纯粹审美活动。是人类剩余精力所自由游戏的结果。

  劳动说: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的。

  文学思潮:在一定的时空范围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的潮流。

  浪漫主义:有两种含义。一是浪漫主义思潮,二是浪漫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现实主义:有两种含义。一是现实主义潮,二是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古典主义: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语言典雅;恪守“三一律”。

  自然主义: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与情感因素,片面发展现实主义再现生活的原则,追求纯粹客观。

  后现代主义:现代西方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意识流、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

  象征主义:主张通过象征、暗示、对比和联想表现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与哲理。

  未来主义:否定传统,赞美运动与力,打破语言规律,任从直觉。

  表现主义:反对再现,主张纯粹反映世界形象,强调主观受的绝对性。

  超现实主义:反传统,反现性,主张遵从潜意识创作,进行所谓的“自动写作”。

  存在主义:关注荒谬、虚无的世界中的人生苦难,意识荒谬的存在性,强调自我选择。

  新小说:反对虚构,力求客观化描写,反倾向,构造新的小说结构。

  文学流派:在一定有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文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