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考研历史学大纲分析及复习策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7日 14:10   文都教育

  总体上来说,2010年的考试大纲与09年相比,基本上没有变化。在考察目标上仍以历史史实与线索、历史基本理论、历史文献阅读能力、逻辑思考与文字表述能力等为主要的考察目标。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上,考生需在18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满分300分的闭卷试题,基本内容和结构都与09年一样,中国古代史约占3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占20%,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个部分中。

  试卷的题型结构分为选择题(2×20,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名词解释(10×8)、史料分析(30×2)和简答题(30×4)四大部分,合计300分。其中简答题占的比重仍然很大,为120分,占试卷总成绩的40%。考查范围的划分和知识点的分节都沿袭了09年的框架。这说明考试中心专家在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之后,已经基本稳定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查内容。也说明2009年的考试难度和大纲范围适合大部分的考生,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考查意义。大纲的稳定也体现了历史学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反映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考生的历史学基础的基本要求。

  《2010年历史学考试大纲》附录部分有2007、2008、2009年历史学考研的真题及参考答案,这为考生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考生可以通过研究真题来揣摩近三年的出题规律,从而把握今年命题的思路和趋势,增加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鉴于此,2010年大纲的附录部分就非常有参考价值,考生一方面要认真研读前三年的真题及考试中心专家对考题的解析,另一方面也要重视附录部分的示例试题,根据这些内容来揣摩和把握2010年命题的思路和趋势,从而增加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0年的大纲则保持了与08、09年的连续性。那么,2010年的难度会不会有所变化呢?从大纲所反映的内容来说,考生基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既然考查内容保持了稳定,那么考试的难度基本就不会增加。但是,难度的稳定不等于考生考分的稳定。因为考生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即使难度不相上下的考题,可能也有分数上的差别。所以考生既要紧扣大纲,牢固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同时又要跳出大纲,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多看一些与考纲所涉及的历史学重大问题相关的论文论著,同时注意对知识的纵向梳理。

  基于考试大纲的分析,给正在备考复习的考生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考纲要求考生要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特别是对一些跨专业的考生而言,这点尤为重要。一定要以基础教材和考试大刚为基本出发点,突出强化基础知识中的重点知识,对一些重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第二,加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

  能够对平行的时间空间内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评价和比较,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理性揭示。这些思维过程,必须运用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国家和革命,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理论范畴的知识。考生要对既有知识进行有效迅速的归纳总结,提取知识要点,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判断和分析。

  第三,在全面的基础知识复习基础上,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能够将中外历史熔为一炉,将古今线索划为一线,特别是在近现代历史的复习上,要充分认识到近代以来与日剧深的全球化进程,是借助兼容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地之间的历史不再是各自孤立,因而更进一步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候能够把握整个世界的脉络,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候,要充分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也是其中摘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近现代历史更要放到世界背景之下加以解读。

  第四、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能够对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论断,在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一些基本观点和原理基础上,能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历史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