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考研英语阅读备考四大注意事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2日 15:28   新东方

  从今天开始,我将主要谈一下考研英语阅读的备考注意事项,这是对于上课同学的一种查漏补缺,也希望对于不报班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分粗细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的第一个阅读习惯是读文章读段落时,有意识地去分析一下邻近的几个句子的关系。养成了这样的阅读习惯之后,你会逐渐的培养起一种能力,那就是分清楚文章层次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做考研中的例证题、词句理解题、新题型七选五都至关重要。

  简单的说:相邻的两句话有两种关系,要么是并列关系,要么是种属关系。

  所谓并列范畴,是指这两句话内容可能不一样,但谈到的话题是同一范畴、同一口径。比如要观点都是观点(观点可能相同,也可能转折),要细节都是细节。

  比如说:Chinese people love peace. American people love wars。

  1980,I joined army.1991,I married my wife。

  所谓种属关系,就是前后两句话粗细口径不一,前边是粗的抽象的,后边是细的具体的。

  比如说:Chinese people love peace. Henan people especially don't like wars。

  Fruits are always attractive. In spring, we like apples; during summer we prefer bananas....。.

  不管是议论文也好还是说明文也好,分清楚粗细对于我们做题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议论文中,如果两句话出现粗细关系了,那么ok,两者之间肯定是支持关系,感情色彩是一致的。

  在说明文中,如果出现前一句包含后一句,比如前一句是水果,后一句是苹果,显然有种属关系,那么这一段通常是总分关系,我们可以跳读,加快阅读速度。

  通常情况下,在议论文中的种属关系更为重要(考研中议论文的比例也较大,尤其是夹叙夹议)。通常观点型的句子(较粗的句子)中使用的名词比较抽象,而细节的句子中却常常出现诸如人名、时间、地点、数字等明显具体的词,这都是信号。

  分清粗细的能力首先有助于我们做例证题。想想答案应该是粗的,还是细的?

  在做七选五的时候,分清粗细更是重要,由于大多数同学没时间好好做这种题(也没有必要),我们需要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那么你逐渐培养起来的分清粗细的能力就很有帮助了。一个空应该填个细句子还是填个长句子?你是否可以根据周围的其他句子的长相判断出来?然后后边让你选的句子就不是7个了,很有可能已经剩下一半了!

  二、通读划记号

  我需要同学们养成的第二个习惯是通读并且划记号。

  所谓通读,是指从文章的第一个词一直看到最后一个词,每个词都要看到----看不懂没关系,但一定要看。这一点是考研考试的特殊之处,也是很多同学死活养不成的一个习惯-----但我不得不说,考研阅读要得到高分(30分以上),文章必须通读。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不愿意通读文章,而宁愿选择跳读,寻读呢?

  我想主要是四六级考试留下的经验。在四六级考试中,时间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是很紧张的,而且四六级是水平考试------这意味着文章本来就不是要让你全看完的,在读不完做错题和读不深做错题之间,大部分人宁愿选择后者,于是,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也就应运而生。

  但这些方法显然是有问题的。要么理论完美但操作性极差,典型的如“该读的就读,不该读的就不读”,“只读重要的,不读不重要的”;要么在做某些阅读题上有“先天的缺陷”,比如例证题,比如主旨大意题。

  考研的阅读理解,就我的经验来看,考查角度跟四六级完全不同,最起码我很少听到学生抱怨阅读时间不够。对考研阅读的各种题型仔细分析几十遍之后,每个选项都归纳总结之后,我发现考研的干扰项、考研的题型对于“跳句子读文章,看问题再找答案阅读”这些阅读方法有专门相克的趋势(就好像考研的作文批改对于模板有必杀的趋势一样)。道理其实很简单,抛开做题不论,我们平时阅读时---如果是读很重要的东西---会不会跳跃式阅读?你中学大学时的课本,如果只学其中的50%,你是否能够学懂?论文只读懂一半,是否叫读懂?

  如果说四六级的阅读给你一种泛读很重要的感觉的话,那么考研就一直在强调“精”。

  可能有人会问,读不懂为什么要读?

  请记住我说的通读是:读不懂也要看到每一个词!一句话的意思可能需要我们完全看懂才能理解,但一句话的作用却很有可能只需要我们注意到了一点细节(再加上了解某些规律)就能够了解的非常清楚,有时候甚至完全读不懂,但却可以知道他的意思。

  举些例子:当一句话里出现了人名、数字、地点、金钱符号时,你是否可以判断出这句话是细节还是观点?那么这句话如果读不懂,在哪里会有线索告诉我们它的大概意思?

  当一句话里出现了example,case,instance这种四级词汇时,你是否知道这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它跟哪些东西会有逻辑上的联系?

  当一句话附近出现了特殊标点,比如“1:2---3;4”时,你是否了解周围的文章的层次?

  现在你可能已经有些了解通读的作用了:它能帮助我们了解文章层次,并且能够找到逻辑线索,降低阅读难度进而提高做题正确率。另外,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做主干大意题、例证题、作者态度题我们不会再陷入文章能读懂,但就是做不对题的怪圈!

  下边来谈一下划记号的习惯和划记号的作用。

  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写文章时他有没有主次之分?文章里有没有重点和非重点?如果有的话,重点的行文附近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考研出题人的考点是否有意偏向这些重点?

  经过我的整理和统计,考研出题人还是有其兴奋点的----虽然有时候为了提高难度他会故意出几个反规律的题,但这种题最高不超过3个(每年),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题上边考研出题人还是遵循“重点优先”的原则的。这很好理解:判断一个人是否读懂了文章,首先应该看他是否了解了最重要的部分,而非其他细枝末节。

  那么哪些是重要的信息点呢?

  经过统计,我认为有三类地方是学生们通读时应该划记号的,这些地方是容易出题点,这些地方是作者的重要信息所在地。

  第一类:感情色彩极强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出现的句子。

  比如must ,have to , necessary, only, chief, key, most, best 等。

  第二类:特殊标点,尤其是解释性的特殊标点比如()和:这两类符号。

  第三类:各段段中的转折词but yet however(第一段的转折词but,yet肯定重要,但就因为它太显眼,考研几乎没有出过题)

  三、分题型

  做考研的阅读理解时,文章的难度较大而且学生们(通常)走进考研考场的时候会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一切都导致学生们在做题时脑子里往往是一坨一坨的东西。很多人做题时会机械地带着问题去文章中找,找不到,猛找;找到了,猛读;读不懂,猛选一个答案;做错了,猛骂!

  我们当然希望学生们能把文章完全读懂。但这一点很难做到!

  于是我的希望退而求其次,希望学生们在读不懂文章的情况下,能尽量把题做对,甚至全做对------这一点,我一直在努力。经过改进后的点算原则已经可以在07年、08年、09年考试中把细节判断推论题的正确率提高到70%以上----只能掌握普通版本的学生也可以轻松提高到50%以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英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