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 考研 > 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道 > 正文
论述题
1.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参考答案要点】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1分)
关于需要的结构有很多理论,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影响最大。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她)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10分)
2)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也出现得较晚。马斯洛并没有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他认识到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 (7分)
(2)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地研究需要的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需要的发生、发展以及需要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人的需要看作一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研究需要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该理论的合理之处表现在:
首先,看到了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
其次,在人的发展中,低级需要最早出现。f
再次,这一理论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充分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儿童个性健康发展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6分)
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首先,他把需要看作是一种本能,把需要的发展看作是一种天赋趋势,对人的需要的社会性重视不够。
其次,该理论是以追求个人存在价值为准则,较少考虑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人自我实现的制约关系。
再次,这一理论依据观察和推理较多,但缺乏科学方法验证。 (6分)
附:第二部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
【评分说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需要的基本等级占10分;马斯洛对需要的观点占7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和不足每条2分。
【真题简要分析】这是普通心理学需要一章的重要内容,几乎所有同学都知道,但要把题目回答好,也需要一定的组织和思考能力,尤其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2.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的比较
【参考答案要点】
(1)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性本能的心理能量称为里比多。弗洛伊德把里比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见下表) (3分)
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
|
|||
阶段
|
年龄(岁)
|
性敏感区
|
行为特点
|
口唇期
|
0~1
|
口、舌、唇
|
里比多从嘴开始,吮吸产生快感 吸吮、吞咽、咀嚼、咬
|
肛门期
|
1~3
|
肛门
|
以排泄和玩粪便为乐
|
前生殖器期
|
3~6
|
生殖器
|
俄狄浦斯情结
|
潜伏期
|
6~11
|
无特定区域
|
性发展停滞或退化,相当平静的时期
|
青春期
|
12~18
|
生殖器
|
从父母或成人中摆脱,产生性冲动 手淫、性交、对其他人的感情
|
(可以不划表格,以文字形式论述) (5分)
弗洛伊德认为,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家长如果能适度满足儿童的性需要,儿童就能健康成长;如果儿童的性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固着或倒退,成为各种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 (2分)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2分)埃里克森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
|
||
阶段
|
主要矛盾
|
发展内容
|
婴儿期(0~2岁)
|
信任对怀疑
|
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
儿童早期(2~4岁)
|
自主对羞怯
|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
学前期(4~7岁)
|
主动对内疚
|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
学龄期(7~12岁)
|
勤奋对自卑
|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
青年期(12~18岁)
|
同一性对混乱
|
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
|
成年早期(18~25岁)
|
亲密对孤独感
|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
成年中期(25~50岁)
|
繁殖对停滞
|
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
成年晚期(50以上)
|
完善对绝望
|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
(可以不划表格,以文字形式论述) (8分)
(3)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的比较
二者都看到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只不过埃里克森不仅从纵向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而且从横向的角度也赋予了新的内容。 (2分)
二者主要区别是:
1)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艾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2分)
2)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置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艾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2分)
3)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艾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8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2分)
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艾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2分)
【评分说明】两种心理发展理论的观点各占10分,二者的比较10分。
【真题简要分析】这里考查发展心理学中心理发展理论中的两位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的不同观点的论述和比较。虽然很多考生多少都有所了解,但要答得全面还需要对知识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83.
有14名智力水平相近的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三种不同的时间倒计时的提醒情景(主考提醒、挂钟提醒和自己提醒)下参加某一智力竞赛。表1为三种时间倒计时提醒情景下被试回答正确的竞赛题目数,经检验方差齐性。附表2为双侧检验时的F值表。
附表1 三种倒计时情境下被试智力竞赛结果
倒计时情景
|
||
主考提醒
|
挂钟提醒
|
主考提醒
|
7
|
10
|
6
|
7
|
9
|
8
|
5
|
8
|
7
|
10
|
8
|
8
|
10
|
9
|
F值表(双侧检验)
分母df
|
a
|
分子df
|
||
1
|
2
|
3
|
||
10
|
0.05
|
6.94
|
5.46
|
4.83
|
0.01
|
12.87
|
9.43
|
8.08
|
|
12
|
0.05
|
1.55
|
5.10
|
4.47
|
0.01
|
11.75
|
8.51
|
7.23
|
|
15
|
0.05
|
6.20
|
4.77
|
4.15
|
0.01
|
10.80
|
7.70
|
6.48
|
(1)简述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与非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的异同。
(2)选择一种恰当的检验方法,用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的克—瓦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克—瓦氏单因素分析使用的公式);N1=4,N2=5,N3=50,H0.01=7.8229,H0.05=5.6429.
【参考答案要点】
(1)方差分析属于推论统计中的基本假设检验方法,根据是否需要依赖于对总体分布形态和总体参数检验的假设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参数检验法在检验时对总体分布和总体参数(μ,σ2)有所要求,通常情况下都是用于等比和等距型数据;而非参数检验法在检验时则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形态和总体参数的情况,可以适用于顺序型变量以及命名型变量。 (3分)
1)参数检验的方法分析和份额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的相同点主要有:
一是最终的目的都是对出现差异的两个或多个现象或事物进行真实性情况的检验。
二是都可以对对两组以上的数据进行比较。 (4分)
2)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和费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的不同点主要有:
一是两种分析方法对总体的分布要求不同。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要求总体分布的类型是正态分布;而非参检验的方差分析对总体的分布情况的要求低,也不要求对总体的参数进行假设,因而使用的范围比参数检验广泛得多。
二是在具体方法上也有差异,参数检验方差分析主要是用方差计算组间变异与组内变异。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每组数据的秩次和来考察组与组之间的差异。
三是非参数检验的功效往往大大低于参数检验,它没有参数检验敏感。 (6分)
总之,非参数检验对总体分布不做严格假定,在实践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非参数检验较参数检验的主要缺点是样本信息利用不充分。用顺序型变量或者命名型变量来代替原始数据,这种做法本身就损失了很多信息。因此,通常来说,在能使用参数检验的条件下我们一定要首先考虑使用参数检验。 (2分)
(2)答:
根据所给条件,是一个单因素设计,方差齐性,因此可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步骤如下, (5分)
H0:μ1=μ2=μ3
H1:μ1≠μ2≠μ3(2分)
将题目中所给数据代入公式得F=2.017 (5分)
可见无论在0.01还是0.05水平上,F值小于临界值,所以三种不同时间提醒下被试的成绩差异不显著。 (3分)
【评分说明】第一问15分,答出参数检验和非惨检验的含义以及对两种方法的评价得5分,相同点4分,不同点6分;第二小问15分,选对正确的方法得5分,步骤即结果正确得满分。如果不正确酌情给分。选错方法但计算步骤正确得一半的分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