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身贫寒农家的子弟,要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许唯一的赌注就是自己。
和很多农民的孩子命中注定将以农民工开启人生的苦旅不同,这个叫李波的26岁的年轻人还算个幸运儿。
他沿着社会赐予的接近唯一的公平大道一路拼搏:2008年,考上了湖南大学[微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2011年顺利毕业。
但遗憾的是,命运却从此显露出狰狞的面容。
在随后的求职过程中,他屡屡受挫,原因是他的面孔由于小时候被烫伤毁容,而在常常由外貌协会主导的职场,如果没有背景关系,漂亮的长相往往是最直接的敲门砖。
媒体披露,今年5月份,家人们将李波送到长沙某医院的烧伤整形科。为了给李波做手术,亲属和同学们凑了两三万元交给李波父母。为了照顾李波,母亲李红辉特意在医院里谋了一份清洁工的差事。
第一次手术把嘴巴拉大了一点,但李波仍然很痛苦,有时候吃东西都会流出来。
12月12日,李波在医院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家属们介绍,李波回到病房不久后就出现高烧、上吐下泻的情况,且情况十分严重,随后失去了意识。12月14日,李波被送入重症监护室,之后家人们再没见到李波,直到12月15日晚,家属们被告知,李波因抢救无效死亡。
这首先是一次意外。也反映出整形除了可以带来美丽容颜,偶尔也可以要命。同时间接折射出整个整形界的无序与混乱。在医患关系相当紧张的当下,有关部门应对正规医院的矛盾已捉襟见肘,尚来不及对这些良莠不齐的机构进行建章立制,进行有效监管更是无从谈起。
抛开这次意外,李波之死折射出更多深层社会问题,令人深思。
在整个求学期间,他是个品学兼优的人。研究生同学陈亮介绍,李波是学院排球队的教练,喜欢唱歌且人缘很好。另外他家庭和睦,身心健康,尽管相貌存在缺陷,成绩优异的李波一直是家人的骄傲。直到8月18日,李波还在他的腾讯微博上说:“How tough life is,how strong you should be。(生活有多困难,你就要有多坚强)。”
但不幸的是,他刚刚走出和谐、单纯的校园,进入社会不到一年,便被自己的相貌逼至墙角。
在这个就业压力巨大的年代,即使中国有N多法律法规禁止用人单位歧视求职者,但强势的单位依旧能编织出N多理由将他不喜欢但符合招工条件的人拒之门外,且一般不会受到惩罚。假如求职者冲冠一怒,愤而维权,在当前监管执法环境下,赢得尊严的代价往往超过你最后所得。
在拥有强调女子相貌悠久传统的中国社会,一个脸上有疤痕的堂堂男儿,终于感到自己那全家付出巨大成本获得的研究生文凭不如一次整容更容易叩开职场的大门,最终他求学时的好运已经用尽,死在手术台上。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中国古代社会尚且重视人的自然之美,内涵之魅,怎么到现代社会,反而人造之美、外形之美竟成了如此多人内心唯一的标准?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人真正的美在于内心,在于人的品德,在于人所拥有的气质与个性,而不在于人的外貌。
但在片面强调升学率、充斥填鸭式知识教学的中国课堂,这样的启蒙接近空白。等这些孩子长大成人,进入社会,面对着媒体上各类浮华的美丽面孔,开始了漂亮者生存的残酷青春,加上社会浮躁下盛行丛林法则,面对单位招聘赤裸裸地要求三围标准的大潮召唤,这些本来就缺乏美学素养、人文积淀的孩子除了向现实投降,别无选择。
来自武汉协和医院的统计显示,目前整容大军中,大学生占了三成。而今年黄金周,10万中国观光客涌入韩国,其中有一大部分的中国游客希望借助赴韩旅行的时机进行整形手术。不少人正是为了在职场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借助化妆整形将自己容貌变得美丽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在吃青春饭的演艺圈,通过整形保持容貌亮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接连不断的整容悲剧也在不断提醒人们,整容具有高风险,尤其是遇上了不专业的医生和医院,不仅会毁容,甚至会送命。此外,整形的后遗症也是相当可怕,且后续维护费用相当高昂。
美国知名作家南茜·埃特考夫在《漂亮者生存》一书发出这样的忠告:相貌并不代表一切,它无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智慧、善良、同情心等内在品质。
当然,要彻底消退大学生“求职整容热”,单靠大学生们重塑健康理性的求职观、审美观是不现实的,还需要用人单位真正抛弃以貌取人的价值判断,从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角度出发,考量每一个求职者,从而树立正确的导向。而政府也应有所作为,积极建章立制,加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职场规则。
一个女子都像范冰冰、男的都像黄晓明的社会是单调乏味的。在一个越来越尊重个人选择的时代,勇敢地做自己——从保持原生态的相貌开始,终福至心灵,重启当代中国美的历程已时不我待。
惟愿李波式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