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B. 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C. 与时俱进 D.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3.赫拉克利特指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这是一种( )
A.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4.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意义是( )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5.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6.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程序,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教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媒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这表明( )
A。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联网也不例外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消极和积极的对立统一
D。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在无条件地进行着,否则就不会有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7.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8.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9.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 )
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10.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2013年第1题)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11.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 (2013年第2题)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做法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
A。“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集中优势兵力”反对“两个拳头打人”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个论断表明( )
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
C。现象和本质是可以合二为一的
D。科学研究必须透过现象达到事物的本质
3.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