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试卷中的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很多同学所忌惮的题型所在,因为,第一,如果方向和角度错了,如果这个都搞错了,那就只能得零分,哪怕你写的再完美,也不会得分。但这个题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答案比较灵活,阅卷人只踩点给分,不会要求特别严谨和顺畅。说白了就是我们的答案只要能达到技术层面的要求,点儿都上去了就可以得到高分数,并不要求每个人都答得那么艺术。
马原的大题都出在哲学这块,而在哲学当中,我们很多原理都是相通的,所以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同时从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多个板块,多个原理去分析。这个不像单选和多选,选错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相对而言,分析题的回答比较自由,因为标准答案中除了标准答案,另外还有其他答案可以酌情给分,前提得分析到位。
比如说今年政治试卷中的34题,材料依然是来自于我们的时政热点,科技的发展,只是以互联网的发展为切入点和材料才体现的这个主题,依然设置了两个问题。这是从宏观上来看,从微观来看具体内容,旧料新汤,我们对于科技本身既有肯定因素又有否定因素这个话题很熟悉,但是34题第一问对于这个话题进一步升级,问的是究竟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这个就在我们人类主体的认识和能动作用了。所以,表面简单,实则升级的感觉,总结一个字,那就是现在的考察越来越绕,回避了直接这个特点。这就对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文章关键词: 考研政治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