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15年02月11日14:10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方法和技巧掌握得再高明,说到底还是要回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点上来,从今天开始,我们会把2016考研[微博]政治每章节的基干知识和高频考点呈现给大家,便于各位便捷高效的复习。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它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3.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但这一过程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这既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过程的曲折性,又为社会形态更替的跨越性提供了条件和历史契机。

  很多人都把考上研究生作为改变人生轨迹的一大机会,而我们知道,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人能轻轻松松的成功,把该做的做到极致,机会就会垂青于你。

  文章来源:文都教育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新浪考研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考研政治2016考研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