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去阅读 通过阅读去学习

2014年02月27日14:32  新浪教育 微博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的各种学习,本质上是靠自己从书本上汲取知识,从而用眼睛去感受、去发现、去认识所生活的世界的。现在很多的专家都提倡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个观点也受到了许多父母的积极响应和热烈追捧。我想,提倡阅读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早慧天才,也不是让读书识字填充孩子的童年生活,而是要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与交流的重要途径,让阅读成为孩子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以下内容笔者将对阅读的重要性,关于亲子阅读的常见疑问及建议和各年龄段孩子的推荐书单做简单阐述,涉及的内容主要与英语阅读有关。对于中文阅读,也同理可证。

  1. 阅读的重要性

  上网=阅读?!

  德国人认为,阅读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基础,因此从孩子出生之后,他们就会读一些故事给孩子听。送书给刚出生的婴儿是德国人一个古老的习俗,在他们的教育理念中,学习和阅读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很多现在的孩子都沉迷于网络,家长[微博]每每让孩子去看书时,孩子的回答都是,我上网也是看书的一种形式啊。很多家长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说法,只要看到孩子上网并不是在玩游戏时,就会觉得这或多或少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虽然看书和上网查资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接受信息的方式。但任何出版的书籍,都是经过作者竭尽全力的写作,再经过出版社众多工作人员的层层筛选、讨论、编辑、校正后出版发行的,因此书的内容是有结构、有想法、有品质的。当我们学习一门新知识,必须从那个领域里的几本经典书籍开始,仔仔细细从头读到尾,在脑海中建立起这门知识的完整架构。有了这样的整体认识后,后续找到的零散资料与信息才能在架构中找到适当的安放位置。没有对知识领域的整体了解,网络上搜寻到的无穷无尽的信息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浪费时间,会使我们淹没在讯息的大海中。

  台湾某著名的资深出版人士曾经说过,“网络就好像是一本非常大而又丰富的书,有一万页,但是没有编码又散落一地。没有好的训练,网络的帮助其实是很小的,而且会让人迷失。”在网络上你能找到的信息,别人也可以找得到。真正能让我们与别人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去界定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如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想象力与创造力去处理这些信息。所以,一步一脚印的阅读书籍是十分必要与重要的。

  阅读,是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的学习,尤其是英文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在我们父辈的年代,如果有人的英文说得呱呱叫,那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是高人一等身份的表现。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或者是我们的下一代,会说英文已经不稀奇了,那是进入未来社会、追求事业、正常生活的基本通行证。

  很多家长,作为哑巴英语的受害者,早早的就规划起了自己孩子的英文学习:从幼儿园就开始启蒙,长期参加培训班,并热衷于国内外各种英语考试及各类英语竞赛,但到头来,孩子的英文却久学不成,虽然赢在起点,但是过程和终点都很普通。中国过去十年的雅思[微博]总成绩在41个雅思主要考试国家中排名倒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英语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任何语言的学习,包含母语和外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背诵单词、背诵语法、背诵文章这么简单。家长所认为的只要孩子愿意苦学单词、苦学语法,就一定能掌握英文这门语言,从根本上是错误的。杨绛先生曾经说,学单词就像交朋友。也就是说,学习十个单词,就像交十个朋友一样。可是,只是拿着花名册死记硬背名字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们只有和朋友们多多相处,增加了解,自然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而对于语法的学习,就好比孩子学习游泳一样,与其在岸上学习各种游泳的理论,还不如直接跳入水里玩耍。如果通过阅读,孩子能够接受大量原汁原味的真实语言,不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认知各种语法现象了么?

  19世纪德国最重要的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指出,没有文学根基,我们不可能深刻理解一门语言。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孩子通过阅读各种优秀的原版书籍,不仅培养了学习语言和阅读的好习惯,而且提升了孩子对于语言学习的审美。他们通过一个个有趣、生动的故事,积累着词汇、句型和语法,也感受着语言传递的美好和品味,对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通过大量阅读的积累,不仅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技能、策略以及批判性思维,对于他日后出国深造,英语也是这个领域里的主要语言。

  毫无疑问,无论是从专家的视角、英语教师的建议,还是作为英语学习成功者的感受来说,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阅读,是决定我们母语学习和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也对中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并规定了各级别的课外阅读量:课标二级,也就是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的时候,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该达到4万词以上。课标五级,也就是义务教育九年级结束的时候,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该达到15万词以上。

  亲子阅读,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傅雷家书》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教育,能比得上家庭教育。”日本著名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他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念书给他们听,一直到孩子十岁左右,中间从未间断过。他说他从未跟他的孩子说过去看书这句话,但通过念书这件事情,却让他的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书是多么有趣的事情,而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同时,松居直也发现,通过给孩子念书,他已经把一个做父亲想对孩子们说的话都说完了。

  孩子从小到大,最大的财产其实是健康、亲情与语言。如果每一天的生活中有固定的时间,能有父母紧紧的拥抱、和他一起翻书、说话,孩子就能通过肌肤的接触和语言的交流,感受到家人的亲情。孩子充分体验到这种感情,心灵也会一点点丰盈起来。因此,借由父母每天与孩子的亲子共读,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快乐阅读的习惯,也可以通读书,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浓浓爱意,让亲子阅读时光成为童年生活中最珍贵的记忆。

  阅读,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生活品味

  台湾师范大学国学系教授王财贵,提倡孩子应该从小接受良好的语言和音乐熏陶。他说,零岁到三岁,人的听觉神经发展百分之六十到八十,以音乐为例,三岁之内听尽世界名曲,可以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而终生难忘。加之孩子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就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好的东西,会深入孩子的骨髓,存在于他的生命深处,慢慢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而阅读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心灵的需要。每本书都自成一个世界,阅读优秀的书籍,会带给孩子更宽广的眼界,让孩子具备发现远方风景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远方的风景,眼光仅仅局限于身边的一亩三分地,就很容易陷入到随波逐流的庸碌与盲从中。同时,故事中的内容可以不断的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思考力,这些能力经过时间的沉淀,会逐渐成为孩子的生活品味。

  2. 关于亲子阅读中的疑问及建议

  如何选书

  著名文学家夏丏尊曾说,当你读错一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是读错了一本书,因为同时,你也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和机会。因此,不管以什么样的标准来为孩子选书,也不管参考哪一位大师、作家的推荐书单,对于任何一位老师和家长而言,找到好书并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孩子最初学到的东西,是影响未来学习的基石。因此,对于选书的吹毛求疵,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推荐家长可以自己学习Jim Trelease所写的《The read-aloud handbook》(国内有出版翻译本,书名为《朗读手册》),书中详细记录了为孩子选择书、读书的重要原则和操作方案。郝广才所著的《好绘本如何好》以及彭懿的《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和《图画书应该这样读》也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绘本的创作脉络和方向,让我们更好的读懂一本绘本。

  (1)分级读物

  在美国,孩子的读本有很多分级方式,比如有我们熟知的A-Z分级法(Guided Reading Level<GRL>,

  按照26个字母的顺序将图书分成26个级别)、按照年级分级的方法(Grade Equivalent Level<GEL>,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判断他们的认读水平)、蓝思分级(Lexile,这是由美国教育科研机构为了提高美国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研究出的一套衡量学生阅读水平和标识文章难易程度的标准,是衡量阅读能力(Reader Ability)与文章难易度(Text Readability)的科学方法)等等,家长可以在谷歌上输入阅读分级体系进行详细了解。一般大的出版社,如牛津、培生、麦格劳希尔、麦克米伦等,出版的分级读物封底上都详细标明有读本分级的参照标准,选择大出版社的系列读本,可以为家长省去很多选择的时间。台湾亲子作家汪培珽在《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一书中,也推荐了许多系列读本,包括许多名家的系列作品。

  (2)获奖作品

  很多绘本的封面上都会提到这是一本某某大奖的获奖作品。因此,家长需要对世界上知名的童书评选赛事有基本的了解。以下是国内引进图书中常看到的四个奖项介绍。

  国际安徒生大奖:国际安徒生大奖是全球儿童文学界的最高荣耀,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每两年由IBBY (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颁发给作品对儿童有重大及特殊贡献的作家和画家。

  美国凯迪克大奖:凯迪克大奖已经有超过60年的历史,是美国最权威的绘本奖项。它每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 AmericanLibrary Association, ALA)邀请教育学者、专业人士和图书馆员,组成评审委员会,从这一年出版的数万本书籍中,选择一名首奖和二至三名佳作,颁赠凯迪克大奖和荣誉奖。

  英国格林纳威大奖:英国格林纳威大奖由英国图书馆协会(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于1955年为儿童绘本创立的奖项,纪念英国著名童书插画家凯特·格林纳威女士。此奖的评分标准着重其创作精神与出版形式,包括绘本的整体编排与设计,对于插画部分精挑细选,画面表现要能让孩子有所共鸣。对于图文间的协调性也相当讲究,就连版面设计也从不马虎。

  德国绘本大奖:德国绘本大奖其实是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中的绘本奖项。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是德国自1956年以来,唯一定期颁布的国家级文学奖。

  (3)语言、作者与媒介

  对于孩子的英文读物,我强烈推荐购买原版的书籍。现在书店中很有多中英文对照的版本,孩子一拿到中英文的对照版,就情不自禁的先看中文再看英文了。即使在父母念故事的时候,也会要求父母先念中文,再念英文。孩子一旦养成了一一对照和依赖中文的习惯,对于推断词义、整体理解和英文思维能力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在选择英文读物的时候,读物的作者一定是要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这样才能确保语言的地道性和准确性。

  我们的孩子,一开始是通过耳朵来学习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流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成长阶段是否大量接收过咬字清晰且有内涵的语音输入。现在很多孩子的出版物都有非常完备的配套,包含音频和视频等内容。优质的音频和视频内容,对于说话语气、速度、还有情绪都拿捏的相当讲究,加上专业的配音演员,会细心揣摩人物角色,使得原本单一的歌曲、童谣及故事内容,表达的热闹有趣,生动立体,足以完整的传达语言的精致内涵。通过这些素材的帮助,一方面,这对于很多家长担心自己发音不好提供了帮助。家长可以选择先自己模仿跟读后再读给孩子听,也可以选择跟孩子一起观看视频或聆听音频。另一方面,多元的材料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提升他们反复阅读和观看的兴趣。

  (4)英国人的选书原则

  在给孩子选书的问题上,英国人有两个字和三个字的原则,分别是开心和不功利。也就是说,家长在给孩子选书的问题上,不会刻意去考虑这本书是不是有学习的目的,是不是寓教于乐,是不是蕴含着价值教育培养等等。他们认为,童书最大的功能,不是教育,而是引导,引导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如果仅仅以教育为目的,必然会影响到孩子享受阅读的过程和体会阅读的快乐,功利性的读书最终只会让孩子远离读书。1-5岁的年龄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更是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期。没有什么,能比的上父母与孩子一起对着书本捧腹大笑,和孩子一起享受故事带来的快乐更温馨的亲子活动了。

  (5)选择自己喜欢的书

  松居直说,人类的语言,特别是带有感情的温暖话语,会促进婴儿心智的健全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对于初生的孩子来说,声音的感情、韵律和节奏远远比语言的意义更重要。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C·S·刘易斯有一句至理名言:“仅仅是让孩子们喜欢的故事是不良的儿童文学。”所以,选择一本你所喜爱的童书,心满意足的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一段难忘的亲子时光吧。

  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

  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爸妈自己在娱乐,却教训孩子要好好看书。也会时常听到家长抱怨,从孩子一出生起就买了不少书,可孩子似乎对读书不感兴趣。家长有没有认真想过,读书并不是只是孩子的事情,为孩子买书,关注孩子读书,虽然非常必要和重要,却依旧是远远不够的。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提倡榜样的力量,也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要想让孩子爱上书,关键是家长对书的态度。如果父母只爱看电视、玩游戏,很少为自己买书,更少自己去读书,那么即使孩子拥有再多的书,想要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这恐怕是件很难的事情。

  据说目前韩国正在流行一种把客厅当作书房的风气。很多家庭因为空间不够,没有书房,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把客厅里的电视搬走,放一张很大的书桌取而代之。电视机搬走了,除了空间上的增加,也多出了许多亲子互动和亲子一起学习的机会,全家人就可以安安静静的进入书中的美好天地。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购买衣服、食物和玩具时,常常是一掷千金。但提起买书,家长总会说,家里的书已经很多了,等看完了再买新的。或者说有图书馆,自己根本不需要买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情景的动物。我们的行为反应会随着所处的时空与场景氛围而改变。让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书,书总是可以近在咫尺、唾手可得,是让孩子爱上阅读非常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同时,为什么有了图书馆,还要自己买书。一是任何值得看或者我们自己喜欢的书,都有重读的必要。所以最好随时摆放在自己的身边。二是有些好书可能现在没有时间读,但是我们想看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拿到的话,阅读的机会自然就会增多。

  给孩子读书的频率、时长和地点

  提到读书这件事情,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孩子来说,只要我们愿意,我想任何地方都可以是读书的好地方。关键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的身心是否处于最放松的状态。家长为孩子读书时,不需要特别拘泥于让孩子端坐在书桌前,或者关注孩子是否是目不转睛的盯着书的内容,有时孩子在玩玩具,也并不代表他没有听,或者对读书这种活动表示抗拒。

  父母为孩子读书,本身并不困难,难的是持之以恒。每天的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或者年龄而定,从刚开始的几分钟,但慢慢习惯后的半小时,四十分钟,都是可以的。我身边有些朋友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每天为孩子读书,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其实只要孩子愿意,读到小学、初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台湾亲子作家汪培珽就在自己的书中写到,只要她的孩子们愿意,她可以为他们读书到成人。

  给孩子读书时的忌讳

  记得小时候上学时,老师总会布置写读后感一类的作业。本来对于读某本书还充满了很大的热情,但一想到读完要给老师写读后感,就顿时泄了气。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一书中提到,当你读完一本书,正沉浸在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满足中时,有一位非常热情的朋友打来电话,刨根问底的问你读后感受,这时你会怎么样?如果只是偶尔被询问一次,也许你会礼貌的回答对方,或者你刚好很想和别人共享读后的感动,你也会很高兴的回答对方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你一定会感到厌倦。最后的结果是,即使你正在读书,但一想到读完后会有很多的问题等着你,你读书的兴致就会一扫而空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