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沟通、思维的第一手段,是每个人一生之中运用得最多、最频繁的交流工具,特别是对于孩子,语言的开发就显得很重要,因为语言的发展有其自身内在规律可循。
我很想就我自身的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人的语言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六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如果大人能够在这一时期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来说撑握两到三种语言的日常运用是完全可能的。
我的儿子一出生的时候我就开始对他进行有意识的语言培养。一岁以内的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在睡觉,只要他醒来,我就会主动与他沟通,我故意用标准的普通话对他讲很多正在发生的事情。例如:
宝宝,我们要吃奶了!
小乖乖,又拉尿了是不是?这可是错误的行为,下次记得给妈妈一个信号!
儿子,你的眼睛真亮,你真是一个小师哥!
小懒猫,你知道吗?你睡了三个小时的午觉呢!
总之,我会带着愉快的心情,用轻快的语气给他讲与他有关的很多事情,边说边用鼓励的眼神看他,用爱抚的动作逗他。
这些小家伙们熟悉的生活细节对1-8个月的宝宝很管用,他会和着我的语言做出一些无意识的动作,有可能他们朦胧中知道这些话的意义,有可能不知道,但这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宝宝们可以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听到不同语气的话,看到不同环境下大人们的不同的表情。这些对他们日后的语言运用是非常有用的。
一、语言启蒙期。
8-12个月对于宝宝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很多宝宝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出他们人生当中的第一个有意识的音符,第一个完整的单词,第一句完整的话,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叫爷爷奶奶。
儿子在第六个月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跟着我一张一合地发音,到第八月的时候居然破天荒地叫了一声爸爸,到现在我还一直记得那天的情景。
我们家里平时都是父母帮助我们带孩子,下班后我们才抽出一点时间与他亲近。老公工作非常忙,平时都是早上六点三十出门,晚上七点回家,有时加班就回来得更晚,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极为有限,这对于一个一天里大部分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的婴儿里说,要记住爸爸的样子并且主动叫一声爸爸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我的宝宝却做到了。在这以前,每天晚上老公回家时,只要一开门进屋,儿子就显得非常激动,他不论在做什么,就会立即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同时嘴中发出很兴奋的吱吱声,拍着手,好像是在要爸爸抱抱。这样的“欢迎仪式”持续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以后,儿子在他八个月大的一个下午叫出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有意义的词。
那天还是和平时一样,奶奶做好了晚饭,一家人都在等老公回家吃饭。老公大约七点钟骑着摩托车回家,听到声音,我抱着儿子从窗户看到他停车走回家,一进门,儿子如以往一样拍着双手,“爸爸!爸爸!”儿子奶声奶气的声音将我们一家人都听傻了。这可是他的第一句话,是他第一次叫人呀!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儿子先后学会了叫“妈妈!”“爷爷!”“奶奶!”很奇怪,儿子学会叫人的次序正好与我们与他共处的时间成反比。老公陪伴的时间最少,我次之,而奶奶则是全天候的服务员,那是什么原因呢!我后来分析,这与发音的难易程度可能有很大关系,baba---mama---yeye---nainai的发音依次要用到的器官是双唇—双唇---舌头—舌头和上鄂,可能宝宝开始自我在调整难易,难发的音他就自然放到后面了。明白这一点后,在日常的教养过程当中我也比较注意语言之间的难易程度的把握。
二、语言积累期。
孩子在8-18个月应该说是在一个语言积累期,可不要低估了孩子在这一阶段的语言储备,他们会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观察、模仿、实践。此时,单一的语言环境对于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家,爷爷和奶奶就有两种方言,我和老公尽量讲普通话。而社区里的语言环境就更是五花八门了,我们的宝宝生活的语言环境至少有五六种之多,刚开始,我们教他的发音一到他的嘴中就变了,我们感到很无奈。有时,他提要求时没有表述清楚,我们又不明白,他急得不行就不再重复而是用手指着他要的东西,我们明白了再递给他;或者干脆拿到我们手中,这时他会有一种很好的成就感。这让我想起在一些旅游区看到一些外国游客与一些小商小贩讨价还价买东西的情景。宝宝很小,也知道了如何用其他途径弥补自己有限的语言。
此时的孩子一般都是在有意识地运用语言,他们会很多的语言片段,就好像是双手攥满了珍珠,却不知道如何将它们串起来自如运用。此时,家长[微博]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更多更规范的示范。我经常抱着他在社区里玩耍,碰到表述错误的时候,我会重新说一次又一次正确的发音、正确的表述给他听,不管他懂不懂,这些工作我总是做得很认真。孩子虽然没有立即说出来,但我知道这个对于语言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很重要,他在学习,他在积累,他在储备,。这一阶段的孩子一般都会说一些完整的词语和简单的句子。
三、语言爆发期。
18—36个月是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很多孩子会在这一阶段一下子讲很长的句子,而且是有意识的,很主动的表述。他们会说:
“妈妈,我渴了,我想喝牛奶!”
“爸爸,我想要那个蓝色的电动车!”
“妈妈,我好累,我走不动了,我要你抱抱!”
总之,他们已经可以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他们的要求,达到他们的目的。这个阶段的孩子在语言学习方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特别会模仿,另一个特点是他们一般都很难分清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影响到了他们的表述。举两个儿子的生动例子来证明我的论点。
儿子的模仿能力是超出我们意料之外的。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单位的食堂里吃饭,儿子刚吃了一半就放下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吃呢,他说:“妈妈!我已经吃了很多了,我的肚子马上就要爆炸了!”我们当时都很奇怪,“爆炸”这个词我们从来没有在他面前用过,而且他第一次就用得如此贴切又是如此夸张,我当时就问是谁教的呢,他还装模作样地说“没有人教我,是我自创的!”天哟!他居然又用了一个新词。我们猜儿子肯定是在那儿偷学来的。后来我观察与他一起玩的小伙伴,其中也有几个会用这些词儿,我想这是他善于模仿的表现。
儿子逻辑含混,表述不清的特点表面上看起来是语言运用能力,其实质是因为年龄太小的原因,他不能分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前后关系,会犯一些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的毛病,但我们对此都不着急,我想这并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这些毛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行纠正。
四、语言规范期
儿子上了幼儿园以后,口语发音好像在一夜之间突飞猛进了,他的语言表述条理较清晰,语音标准,与大人交流一般的生活话题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而且他还会主动找话题与大人攀谈。有时,家里来了电话,他就会第一个跑过去,一讲就是老半天,我们再接过来说时,别人会问是不是大人教的。我们没有教,我在一边听着确实讲得可以,一次,他与家家爷爷讲电话,我在旁边听着一句也没有插嘴。内容大致如下:
爷爷身体好吧!
请爷爷到我家来玩!
我家住在那儿,你一定要开车过来,太远了,走不到的!
家家在家吗?
我在上幼儿园,幼儿园有三个老师姓什么!
我给你出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答对了可以得我发的奖品。
……
儿子就这样主持了十分钟的长途电话。那时,他已经三岁半,已经可以相当自由地运语言与人攀谈,自由切换话题,自由控制气氛等等。这一阶段的孩子如果有条件多带他到外面走一走,学会观察大自然,进一步学会思考,可以偿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口头小作文,这对于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以后的作文启蒙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没有条件做到这些,但我们平时带他出去玩了以后,回家后总是问他去过那些地方,有那些好玩的,那些是正确的行为,那些是错误的行为等等这些,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语言能力,另一个方面回顾刚刚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训练他的记忆能力。
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儿子在那儿接受着启蒙教育,也接受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批小同学。经常回家后会与我讲他的同学的故事。此时,要适当扩大他的人际圈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语言规范期的孩子主要是训练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只要有机会,就让他在人前去说,去表达,去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文章关键词: 专家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