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友:tongjames
一
最早知道鲁迅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了,想来这样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应该在我懂事之前就千百遍地听说过。我记得老家壁橱里有一些旧书,当时分成两类:懂的和不懂的。象《英雄大八义》、《仅仅是开始》之类的虽然是竖板,上小学之后已经可以渐渐的翻看出一点眉目来了;另外一些,比如《增评全图石头记》前几十页的评论和诗歌,就总是不知所云。有几本《鲁迅选集》,基本就属于这后一类。所以,小时候如果对鲁迅有什么印象,恐怕也是限于“不懂”。
开始接触鲁迅的东西应该是上中学之后了。不知道现在的语文课本怎么样,在我上学的时候,鲁迅好象是除毛主席以外入选文章最多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虽然数量少,却都被视为精品。我没有去认真核对:除了《伤逝》,几乎都学过了。他的杂文对一个中学生来讲显得太意思深远了些,记得当时根本不能全懂,只是记下老师的评论:这几句是匕首,那几句是投枪,都能打出敌人的鲜血来。有好多片断甚至全文在课后作业题中,都要求背诵。至今我还能断篇残句地背出《纪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等经典来。当时我觉得《纪念刘和珍君》的篇名有些怪,象是日本人的。比较喜欢那些涉及童年故事性的,比如《社戏》和《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等等。我不喜欢《祝福》,因为祥林嫂过于凄惨,亲生儿子让狼吃掉真让人受不了。《故乡》影射老闰土偷碟子,也显得不够厚道。就算是真偷了,也不是什么大件物品,何必提出来搞得气氛那么沉重呢。
如果抛开教材的特殊目的性和对年轻一代的指导性等等,按照少年人的视角比较可读程度,鲁迅的文章在中学课本中大概会排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到底应该把什么样的作品选出来给孩子们读,我不敢乱说。好象每本教材里都会有一些,实际上是一大批,“议论文”,最让我讨厌得至今记忆犹新的。鲁迅的杂文也属于议论文,掺在其中就显得格外可爱。比如,《拿来主义》不但文字俏皮,还提起什么烟枪、小老婆之类的,有意思多了。最感兴趣,也觉得最让人受益的是小说和散文类作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只见彤云密布,早纷纷扬扬撒下雪来”等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什么“醋钵大小拳头”,“发一声喊”等都是不用老师诱导,自己就体会到妙处的地方。相比鲁迅的文章就没有那么大的感召力。
再次读鲁迅很长时间以后了。那是在大学里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到图书馆拉网式地看书,越什么深奥什么玄乎什么看不懂就越看什么,看翻译作品不顺眼,就捧着字典翻原版。从奥斯汀到劳伦斯光小说就啃了百十余本。那时候偶尔拣看《鲁迅全集》,对那些“硬译”还是读不下去,《故事新编》也觉得生硬,倒是他选集的《唐宋传奇》很让我捧了几天。故事中有很多都是无数次听过看过,但鲁迅选中了最文思缥缈笔法奇丽一些,还是让人百看不厌。古书里多如牛毛的怪力乱神的传奇故事,除了《聊斋》,看看鲁迅选的这些应该就足够了。
二
鲁迅的威名有多少来自他的文章,不得而知。至少对少年人来讲,光凭那些隐意晦涩具有清末民出特殊白话风格的杂文也好小说也好是无法真正引人入胜的。他在我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大部分是老师课本灌输给我的,至于自己的鉴别能力中有多少还受了别人的影响,还是不知道。好象是唐弢,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过:鲁迅用竹节般的大手摸了他一下,然后就怎样怎样了。当时就和同学感慨:拷,我怎么没有人来摸一下,来一些灵感。鲁迅在我能够具备主观认识能力之前就深深地烙在了我心里:他是智者,聪明无敌;勇敢者,伪政府都不怕;学者,精通国学,还会抄古碑;孝子,个头没有柜台高就整天去为父亲抓药治病;他仁慈善良嫉恶如仇学富五车高大坚毅梳着寸头拿着烟卷目光如电双耳生风,他,他简直就是一尊雕像,不容任何置疑的屹立着。
其实不光是鲁迅,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类这样的人,他们好象从来就是在那样的一个颠峰之上,我辈永远无法企及。就像金庸小说中的武功高手,深不可测如天上人间。一次我和北大的一个朋友聊起这个话题。他说:你是老师你还不知道吗,人需要一个榜样一个领袖一个标兵一个模范,否则就不好办事,就像在一个班级里要有个第一名让其他同学仰望,他是文学院的院长,这个第一名就只有让他来做,你是学外语的,许国璋不也一样吗?许国璋是厉害,但有没有比别人厉害那么多?他是英语系系主任大家不说他最厉害说谁厉害。我想了想好象有道理,巨人是高个子们举起来的,高个子是靠着矮子们羡慕的目光才终日有力量站着不倒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自己。
三
一个专好传播小道消息的家伙曾给我讲了鲁迅的许多段子。其中一个是,鲁迅站在周作人的窗前偷听人家小两口悄悄话。我当时就不信。后来在严肃的书中居然也看到有关此事的争论。支持者说,两兄弟关系亲厚,其他琐事是不足以导致翻脸的。反对者说,周作人的窗前种的玫瑰花,长满了刺,根本没办法藏身其中。双方都头头是道。又有一天,在一个电视台的无聊访谈节目中说起鲁迅,说鲁学家们有了新成果:鲁迅日记中的洗脚不是真的洗脚,而是和许广平有过亲热。
这种故事的得以流传当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后来有了网络,更是万事都无遮拦。比如在论坛里,谁也不敢像雕像像巨人,否则就只有被大家置之不理,甚或被骂得狗血喷头。我想,网络的风行也许真会在观念上改变我们的一切。别的不说,上网长大的小孩们还会相信这世界上有伟大神圣吗?一个明摆着的事:过去大多数年轻人要到二十岁前后才有机会实践性地了解异性的生殖器结构,这之前的种种都可被称之为浪漫。现在呢,只要拿得动鼠标就可以点击放大一览无遗。完全没有神秘可言了。
以上扯远了,我的意思是也许在当今社会中,上述讨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我拿著名歌星韩红的话来结尾,她描述自己一次上厕所的忽然感悟:歌星怎么啦?您也得上厕所,您上厕所也得蹲着。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