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关于动漫的记忆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前所未有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我们被传媒和通讯技术包围;我们为电影大片,日剧卡通沉醉;我们在城市中生活,变幻无常的学校工作,成功机会让我们目不暇接;最重要的是,第一次生活在一个呼唤自由,倡导个性的社会氛围下面,尽情尝试、寻找真我已经不再是梦想和口号。但看看这个乐土中的我们,疲倦、苦闷、自卑、恐惧,却又毫无自觉,缺乏耐心,追求刺激,沉湎于享乐。新新人类这个词,于我们自己来说,是一句露出苦笑,苍白无力的辩解,对于我们之外的人来说,则是一个含着猎奇,带着鄙夷,故做姿态的宽容。
《丁丁历险记》
在中国一经露面便吸引无数眼球
一个有着非常中国化名字的漫画系列———《丁丁历险记》,在网上、在书店留住了更多成年人的目光,它就像一个书箱,打开它们,触及那些陈旧的书页和记忆中一幅幅画面,仿佛打开了我们对童年的隐约回忆、年轻时代的疯狂痴迷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幻想,一切都历历在目,让我们感慨不已。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由万氏兄弟拍摄的《大闹天宫》、《铁扇公主》风靡一时。不仅孩子们宠爱有加,就连一些成人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动画迷”的行列。
五六十年代,我国首创了充满民族特色的剪纸片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人参娃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新时期以来,《三个和尚》、《葫芦兄弟》、《雪孩子》、《黑猫警长》随着外国卡通片的大量涌入,国产动画片开始节节败退。《一休》、《花仙子》、《米老鼠和唐老鸭》等“洋卡通”牢牢锁定少儿观众。
对于出身七十年代末的人来说,能够和大家一起挤在十几寸的电视机前看黑白双色的《铁臂阿童木》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准确地说,我既没赶上看动画的播出,也没有看过完整的漫画。但是在我十二岁后就没再接近过的它却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模模糊糊地记得,它总给我一种伤心的感觉,一点也没有中国传统的正义无敌的主旋律。
《变形金刚》也许今天的人看不上,但我认为实在很棒,首先它包含着我的从童年到大的许多回忆,另外,对于它的机械设定,各种各样的变形机器人、各种各样的合体,我认为是魅力无穷的。更重要的是,它的世界观非常博大,很有一种气魄,带有很强的史诗性的故事氛围,而且人物性格很烂、故事幼稚,让人物无泪。我到现在也很喜欢擎天柱这个人物,他集领袖的能力、个人的魅力、勇猛、责任感、可信任感于一身,像一个敦厚的长者让人敬佩。《变形金刚》的动画到现在好像已经没落了,这真是很可惜。
《圣斗士星矢》:新概念日本漫画
曾征服一代少男少女的心
80年代办的“圣斗士星矢”,每天一集吊得人心里痒痒,可是就是爱看呀。好像还去买了很多圣斗士的粘贴画贴在自己的本子上书上,贴的到处都是。一下课走廊里总能听见天马流行拳,庐山升龙掌之类的声音。我们几个小姑娘都喜欢那个在中国习武的紫龙,情窦初开的年纪觉得春丽是那么幸福。我还喜欢用幸运锁链的阿顺,他长得像女孩子,很秀气很有灵性。最精彩的情节当然是闯十二宫的时候,我最初的关于星座命运的知识就来源于这部动画片。在那时候我知道我是天蝎座的,后来看星座书发现天蝎座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和个性,于是深深的爱上了自己的星座。
柴门文的《爱情白皮书》,我对此书的评价很可能在以上所有作者的所有作品之上。就好像其书名曰:白皮书,将我对爱情的认知从头到尾理了一遍,我的话没什么说服力,还是看柴门老师自己的话吧:“《爱情白皮书Ⅱ》结束了。直到现在,我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发自内心地说,《爱情白皮书》也就是我‘真正的作品’了。在《爱情白皮书》以前的全部作品,我可以断言说它们只不过是以《爱情白皮书》为目标的一种阶段性的过程罢了。《PS俊平》、《女人作品集》、《同班同学》、《东京爱情故事》、《半熟家庭》,以及正式发表前后的青春短篇作品。比上述的那些作品更经过研磨,刻画出更深邃的光与影,是我构思《爱情白皮书》三年来的目标。”柴门老师达到了她的目标以上的水准。由“挂居和成美的故事”所构成的这部作品,我想也就是阐述了在爱情之中的男女可能出现的所有心情,在爱情之中的男女可能会受到的所有压力以及很多很多爱情中近乎于所有可能出现的层面的真正称得上是“爱情白皮书”的真正的漫画杰作,真正的“纯爱经典”了!
而且,我可以说“园田成美”是看了那么多年漫画以来,看了那么多漫画作品之中,我最喜欢的女主角,或者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漫画女性角色。并不是成美有多么的完美,老实说比以上提到的那些女主角成美差的很远,不过,成美绝对是我看过的所有漫画中性格刻画最全面,个性最丰满的。
《涩女郎》
成人城市漫画大行其道
伴随着四个酸涩女郎,一幢单身公寓,四种流行基调,一段绯色传奇,住着结婚狂、万人迷、男人婆、天真妹四位单身女郎,当然这些外号都是朱德庸起的。
我们习惯于把我们看的这些肤浅的东西赋予更高的意义,史努比于是被定义为“一只人文主义的狗”———“它代表着人类永恒的困境———梦想与现实的冲突。这只倔强富有个性的狗,如此坚决地拒绝承认自己作为狗的身份……舒尔茨把本应从属于一位热爱幻想的少年的品质,注入了一只狗体内,于是这只狗获得了罕见的生命力。“丁丁迷”每天心里惦记的就是那个梳着奇怪发式,带着一条小狗,游历于世界各地的男孩丁丁,当时他费尽力气也没有收集全。
成人漫画迷表现出更为实用的心态。记者遇到一位25岁的女孩,在一家著名的网站做管理人员。她说自己平时只看两种书:时尚杂志和漫画,因为时尚杂志让你紧跟潮流不落伍,漫画让你放松让你快乐,累了一天回到家,她实在没有精力看那些非得说点什么道理的书。
那些虚幻的体验真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吗?我们看过数以百计的漫画、卡通、电影和通俗小说,在梦幻里经历过无数的变乱、绝境、战争、杀戮,还有无数的情感纠葛、眷恋、辜负,妒忌和奉献,许多次从危机中拯救世界,突破困境,战胜敌人和自己,实现最最任性的愿望,达到最最不可能的成功。这些体会给我们以无比的充实感,也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但是那些单纯美好的感受,那些充满幸运和巧合的情节,那种毫无保留的被认同,那种酣畅的欲望渲泄,真的就是生活的真谛吗?我们留下印象的,是过多浓墨重彩的表面的热闹,是娴熟的技巧调制的情绪快感,但是真实生活中的凝重与残酷,广博与细腻,都是那些画面和文字难于表达,无法传递的。我们谈论爱人,我们会想起炽热的渴望,激烈的告白,但却看不到信任,约定和责任,我们谈论成功,我们会想到梦想,奋斗,胜利的喜悦,但是却看不到偏执,幼稚,不择手段和强颜欢笑。总之,认识这个世界,对我们显得分外困难,不能说这就是因为娱乐产品的商业化带来的恶果,商业化的产品中也有无数非常真实,富于内涵。商业化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我们则是站在这个时代的前沿承受一切的群体。
总之这就是我们的状况,我们不能说生活在窘迫和压抑的时代,但也远远不是自由和文明的时代,我们并不是在重复历史上所有年轻群体的所做所为,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并且我们只能自己面对这场变革,前人没有留下任何经验可以提供帮助。所以我说这是苦闷的世代。
动漫是漫画与动画的一种结合,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看,不仅因为它充满了惊奇的幻想,虽然有时候在如今显得不切合实际,在有些故事里包含着大人对小孩子都解释不清楚的东西。对于孩子,这些既能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又能懂得更多的道理,何乐而不为呢?而对于大人,不仅仅能作为消遣娱乐,还可以有一种再回童年的感觉。我个人认为非常好。
我个人认为漫画可以给我们成人带来一种“世外仙境”的感受,在工作之余能让我们回到单纯的世界里,很多漫画如《樱桃小丸子》等,带给我们的是最简单和最可爱的世界。爱看动画,改不了。 (文/沈强摄影/王晓溪)
与日本“漫迷”的超时空对话
日本漫画从战后开始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很成熟的艺术形态,和日本的文学、电影、音乐一样,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漫画的流行也很快,比如八零年出生的人很可能对七几年的漫画完全不知。以前日本漫画的创作大都由作家自己完成,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如果一个作家画了一部漫画成名了,就会有很多的漫画的爱好者追随他,投师于他的门下,从而在漫画创作上形成工场化。过去的大部分漫画都是作家自己创作的,现在他们也会根据许多文学作品来改编。由成名的作家创作人物原形,然后门下的众多弟子来设计具体的情节,当然设计中他们必须充分考虑到作家的创作风格,而不可一意孤行。
日本漫画从年龄上可分为儿童漫画、少年漫画、少女漫画、社会化的成人漫画。日语中的成人漫画有一些泛指“性”的黄色意味,但是这并不是指全部。日本漫画在内容上几乎无所不涉猎。而即使是在一般人看起来毫无兴趣的历史、传统文化方面的漫画,作家在创作的笔法上仍会遵循通俗的表现方法。战后日本成长起来的每一代,几乎都是在漫画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从漫画中学习知识,寻找乐趣。
漫画成长的时空错位:生于70年的日本人VS生于79年的我。
英树,生于70年,成长的时期,日本的漫画已经相当的成熟。
我,生于79年,初中以前只看过连环画,快上高中时正赶上中国大量引进日本漫画,北京卡通要带动中国漫画的发展。
英树:小学1976—1982,我看手冢先生的《BLACKJACK》,讲的是一个医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虽然没有学习过什么系统的医学知识,但是他却能治病救人。手冢治虫对于日本的漫画界来说,是他开创了日本现代漫画:人文主义的风格,成人化的思维意识。现在在日本像手冢治虫这样的漫画大家,已经有他的作品全集出售。像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样,经典的东西不论在什么时代都会被承认。还有,就是藤子不二雄的《机器猫》,横山光辉《三国志》。
我:(1985—1991)呵呵,我还记得小学五年级和邻家小女生一起趴在床上看机器猫的样子,经常会笑得在床上打滚。那时候谁要是有一整套这样的漫画可是帅呆了。得用几块糖去套瓷,才能排队借上几本,一夜速读,第二天毕恭毕敬还上。
英树:初中1982—1985,这时候除了鸟山明的《七龙珠》、《阿拉蕾》什么的,还会开始看一些青春萌动的漫画。
我:(1991—1994),《七龙珠》、《阿拉蕾》这也是我初中———不过是1992—1995年看的———整差了十年。初中时,告别连环画,日本漫画进入中国。很贵可是很好看。班上有漫画迷肯下血本买上几本,带到班上传阅,往往最后的结果是在课上被老师没收外加请家长。那时,老师认为初中生还看连环画是一种幼稚的表现。殊不知这东东不叫连环画叫漫画,是老幼皆宜的休闲读物。
英树:高中1985—1988,这时最有名的就是《东京爱情故事》,可是因为我个人爱好的原因,我渐渐开始读一些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漫画。在日本漫画不仅仅是娱乐的东西,很多时候更是年轻人对不熟悉的事物的了解的开始,这种开始简单轻松,更吸引人。
我:(1994—1997)高中时,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是大家最热衷的话题。《篮球飞人》、《乱马》也是这时期读的。
英树:大学1988—1992,大学时,漫画看的不太多了。偶尔看看比较接近社会人的成人漫画,好像《课长岛大作》什么的。
我:(1997—2001)为了学习日语,开始看日本的动漫《橙路》,号称是很经典的片子,可日本朋友说是她24岁哥哥初中时看的。我倒。
文/王立华
记忆中的漫画主角
三毛———最原始的漫画偶像,那时候很淘气,经常在街道上、墙上画他的形象。
孙悟空———最喜欢看的动画片的主角,那时候我很瘦,被人说成是尖嘴猴腮的,我不但不生气反而挺自豪,似乎自己也有了一身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广大。
阿童木———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有过一件背心上面印的就是阿童木,现在是叫文化衫了,那时就叫背心,背心没了,阿童木却不会忘。
泼奇———还记得花仙子里那个用雨伞变身的狸猫吗?他一出场就必有笑料,让人忘了他的坏。
机器猫———在多梦的年代,谁不想身边有个像叮当一样的朋友呢?
冰河———在那个日本漫画最风行的“古代”,一套《圣斗士》成了少男少女们谈论得最多的话题,这部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白鸟战士冰河了,他是这部书甚至也是动画中,最酷的,也是惟一一个圣衣样式基本不变的青铜战士。
寒羽良———喜欢他是因为他很帅很酷而且……很色,头一个在漫画中有那么多严重毛病的人当主角,就像当年喜欢韦小宝一样。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