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匡迪市长提出把上海市创建成“学习型城市”的目标。上海人均GDP现已达到4000美元以上,上海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十分重要的上中等收入阶段。在“十五”期间,上海城市的高速变化将逐步由建筑、生态等外观变化转为市民生活结构、工作效率和人素质的深层变化。
据上海市消费者协会的“消费热点”调查,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本市继休闲、旅游后的 又一大消费热点。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分别有30%的消费者和18%的消费者正在进修电脑和英语,而在众多高收入的白领中,攻读MBA是他们的首选。
2000年全市接受继续教育的总人数达到230万以上,约占上海市民的六分之一强,年教育消费达10亿元人民币以上,终身教育逐步成为本市最大的消费拉动点之一。而市民对于各类证书的选择面也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本市现有的各类资格证书达300种以上,并且每年出现50种以上新的证书。人才市场、培训市场由此而产生三大特点:
一、人才不充电会折旧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五年就会跌入低薪!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
人才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概念,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要才是人才”。科技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改变。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因此,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二、单一技能者高薪岌岌可危
来自上海市人才市场的信息:单一技能者高薪岌岌可危!美国职业专家同样指出: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五年就会跌入低薪。外语和计算机已经由原先的专门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的必备两大工具。
据各人才市场的信息,现在的人才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已经由原先的纯英语人才转向更青睐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复合型人才;IT行业更是如此,由原先的单一IT人才转向更看重IT+管理、IT+产品研发等复合型IT人才。
三、证书升值引人注目
1、洋证书受宠
出现了大量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方面,由原先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证书发展到现在的金融分析师、保险分析师到加拿大的CGA、英国的AIA、ACCA等一系列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随着外资企业在上海的不断壮大,外资企业在上海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各类洋证书也逐步成为外企求职的“硬通货”。这些洋证书培训费用昂贵,但由于其能给予求职者优厚的薪资回报,因此,求学者不惜在洋证书上一掷千金。
2、企业认证吃香
现在,部分认证已经由学校认证、社会认证转向企业认证。在管理方面,惠普、诺基亚、爱立信这些著名跨国企业相继在海外设立商学院,招收MBA学员,报名出现人满为患的场面。IT人才方面的大公司认证更是身价百倍。上海市专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人事经理培训已经成为金牌课程,据悉持有他们签署毕业证书的人在人才市场可以至少找到5000元以上的人事经理职位,因此,这些证书也逐步成为一种行业标准。
3、证书层次不断高移
以计算机认证培训为例,计算机初级、计算机中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页设计师、软件工程师、MCP系列微软认证、CISCO认证、IBM认证、SUN认证等证书形成由低到高的一轮又一轮的计算机培训热潮。
形成证书层次高移的原因主要是就业竞争的加剧。据上海市人才市场统计,上海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人均为一年零四个月,3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率为43%。当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存在的,而当十个人中已有九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那么原有的这一份优势便不复存在,表明他又应该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了。
上海是一个竞争永无休止的社会,你需要每一分钟都和别人竞争,正如摩尔定律指出,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秉健 谢虹)
--------------------------------------------------------------------------------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