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本土培养的MBA学员不够两万人,而国内人才市场每年所需拥有MBA教育背景的人数至少不低于3万人。我国目前约有23万国营企业,21万外资企业,至于中小型的私营企业那就无法计算了。中山大学MBA管理中心主任杨艾琳女士说:“目前我国本土培养的MBA人才正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但比起这几年来国内各类型企业的增长速度,这个增幅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从目前人才市场来看,MBA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
是什么原因造成MBA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我国MBA教育的起步虽然比较晚,但发展势头还是颇为乐观的,目前单国家承认拥有MBA教育资格的高等院校就有62所,加上社会上一些教育企业引进的课程班,数目应不下三百家。几百家MBA教育机构,一年培养的MBA学员竟不足两万人?是不是国人对MBA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显然不是。据介绍,今年我省报读中大、华工、暨大MBA全职班和在职班的人数超过五千人,但最后录取的则不足一千人。像中山大学今年报名的将近两千人,最后只录取240人。
MBA教育的初衷是培养有全球战略意识的商贸领袖,它向来以门槛高、含金量高而著称。目前国内一般MBA院校对考生的要求为: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有3—5年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中层干部以上职位。再加上一年几万元的学费和对考生表达与反应、分析与判断的高要求,称MBA教育为“精英教育”、“贵族教育”已不过分。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内人才市场的经济、法律、会计等专业人才一度需求缺口很大,但通过国内各类学校循序渐进的培养,现在形势已大大改观;再看回近几年,IT行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市场对IT类人才的需求剧增,加上以前我国设置IT专业的学校不多,因此IT类人才一度告急,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对IT类人才的培养,现在情况已得到根本性的好转。现在MBA同样遇到这样的情况,但不同的是,在中国发展了十多年的MBA教育,目前还没摆脱它门槛高、接受教育的层面窄和培养渠道单一的“保守作风”。
为什么在MBA教育市场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市场响应的声音还是那样单调,拍手叫好的人还是那样稀少?一位多年从事MBA教育的国内教授认为,中国的MBA教育之所以不能同其它研究生专业一样在国内得到普及,同目前MBA教育的“小灶模式”有关。他说,在美国等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已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MBA教育的商学院。这些商学院不仅接受学生的人数多,而且从教育层面看,已越来越趋向大众化,以前对考生的工作经验、职位、教育背景等要求已开始放宽;反观中国的MBA院校,它们认为MBA应是一道专为精英分子烹制的“佳肴”,非得“小灶”加工不可。因此对考生要求过分苛刻,导致很多因某个报考要求不具备但颇具潜质的人不能接受MBA教育。
近年来,社会出现了很多中外院校联办MBA课程班,这些课程班虽大部分没能获得国内同等学位授予权,但由于它们一般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和专业的多样化,受到很多白领人士的青睐。很多教育专家也认为,这是MBA教育走向大众化的第一步。
衡量一种教育的好坏,关键是看它能否为市场输送够质够量的人才。MBA教育也一样,它的出发点不应是“让什么人受教育”,而是“能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MBA教育要想在中国取得长足的发展,要想担负起“培养中国商业界领袖”的重任,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它大众化,让更多有志于驰骋商海的人有机会接受专业教育,并最终由市场决定哪些人才真正配得上MBA教育,配得上“中国商业界领袖”的职业教育。(本报记者刘劲)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新浪短信+新东方在线=新新随身英语系列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