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洋事件为什么引起社会如此大的轰动,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人们说这是人伤熊,而不是熊伤人,依此产生了新闻效应。其二,是因为高等学府的学子伤害动物,由于这一事件违反了人们对学历价值的思维定势,因此,自然也就产生了对学历与人格的相关性的置疑;
其三,这起事件是一种生物伤害另一种生物,涉及到了对人类自身及广义生命意义的思考,涉及到对社会的、个体的以至大自然的生命意义的思考。
这一案件的发生,提出了这样一条让人追思的线索:学历教育——人格培养——生命的体验。
刘海洋事件是因为“人伤熊”而产生新闻效应的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人们的直觉反应是,为什么同时发生的那么多杀人越货的命案却没有引起社会波动,难道人命真的不如熊命了吗?如果不是因为杀人案件让人见多不怪、了无新意,难道是因为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价值有了新的体验了吗?我们愿意把这次事件引起的意外轰动,看作是中国公民的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但是随后发生的青岛动物园王某杀死二熊五鹿的事件。前者是好奇伤熊,后者是故意报复杀熊,却几乎是波澜不起,没引起任何令人注目的反应。其中的原因何在?这不能不对我们公民动物保护意识表示疑问。至少我们可以认定这种意识不是理性的,不是普适的,不免几分浮躁,几分粗浅。结论似乎只得归结为高学历的人更应当有动物保护意识。
在中国人看来,高学历与人格、人才甚至人品都是一种线性的相关。然而,学历的实际价值在当今中国早已发生异化。我们不仅依然固守着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而且更创造性地发明了“仕欲优则学”。符号化和象征性的学历,前途、仕途、“线图”联系的紧密程度,远远超过了知识与人格所应有的联系。
学问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但是,学历不能替代人格。优秀的学业不等于优良的人格,在一个社会里,如果学历在客观上被认为比人格更有价值,人格就只好屈就成为被学历所鄙弃的婢婢女。人格障碍常常伴随着高学历,从而造就了病态的天子骄子。有统计指出,大学生中心理亚健康的人数高达30%。学历与人格之间的这种相关性,有可能使得经年苦读的成果,毁于一旦。正如刘母痛彻心脾的哭诉,刘海洋出生56天,她即与刘父分居,刘从未见过其父。她辛苦一生,眼见就要到了丰收季节,却好象突然遇到一场大暴风雨,一切成果转眼间化为乌有。
学历教育中不能没有生命价值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缺乏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张扬。即使在人文教育的院校里,学生所学到的,大多是不见“人”在其中的、被高度抽象的社会、法律、经济和文化知识。这种知识有时是可怕的,它们随时可能会被用来作为戡害人类自身的利器。在刘海洋的社会化过程中,他从小到大依赖他的母亲而生活,到大学才会骑车,甚至他骑车上学的路也要由母亲来指点。质而言之,把自己的生命系于他人身上的人,是不会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的。在我们“声讨”刘海洋之前,先应当检讨我们学历教育中存在的缺失。
当今现有的淘汰式教育体制,并非是普及性的,而是精英教育。我们无法统计,在这种体制中造就的高学历人才中,到底有多少是“考试机器”。把这一事件中的刘海洋不看作是一个“个人”,而应看作是一个“类”。在这件事中,不要再把“清华”牵涉进去,不要把刘海洋当作极端的特例,他只是一件“产品”。同一教育机制在每一个学校都同样运作着,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会有很大差别的。
同情心和怜悯心是使个体避免侵犯行为的基本心理品质,我们的教育中有多少关照到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的心理品质了呢?刘海洋称他学过“法学基础”,知道不能猎杀野生动物,却不知道伤害动物园里的动物同样是违法的。如果刘海洋从小能在课堂上更多地体验到对生命的理解,学会对所有生命的同情,即使他不知道有何具体的保护动物条款,他也有可能避免今天的悲剧。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是否记起,用这种人类所具备的基本情感去影响孩子的人格呢。我们的教育应当“降格以求”,去追求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和品格。在让学生追求崇高理想和高深学识之前,先让他们学会人类最基本的理性和情感。让不生熟记法条、远离“法盲”之前,先让他们了解任何侵害他人的事都会要受到处罚的。人格培养,首先是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对所有自然生命价值的体验,使人类变得文明起来。人们追问过刘海洋的作案动机。他说,他想试试黑熊对硫酸的分辨力。但刘海洋十几年所学的知识,却没能使他对硫酸“有可能”伤害动物做出一个明确的分辨。这使我们联想到,对生命的体验,应当是人生的体验。同样,生命教育的匮乏,预示着人文精神的匮乏。
原始人类一开始是与其他生物在一个层次上的,人和动物为了生存互相攻击,强者生存。野蛮的人只关注自身生在物质上的延续,即使关爱亲属也与基因的传统有关。蒙昧的人也没能意识到人类与其他生物在生命的意义上是一致的,反而演变成为人类中心主义:人可杀熊,而熊应当被杀。
进而言之,在一个崇尚社会本位的社会里,公民的义务经常是大于权利的,生命伦理本是要服从社会伦理的。如果成为英雄,便一定是舍身取义,奋不顾身,为社会不怜悟个人的生命。如果成了罪犯,则有可能被社会除恶务尽,赶尽杀绝。中国社会各阶层,从官到民,都赞成剥夺罪犯的生命是恰当的报应,死刑的减少和废除没有列入日程。应当警惕的是,当个体的生命价值只能被置于社会价值之下的时候,大自然里的生命也就同样容易被藐视。对生命意义的讨论,如果脱离了个体的选择,其意义至少是不周全的。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才越来越把社会人的生命和自然生命的价值连在一起。对自然生物的珍惜,成为文明的表征。当今社会对刘海洋事件做出的激烈反响,其意义在人们开始意识到一种超越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
尊重所有的生命,人类才会真正尊重自己的生命。一切葆有生命的生物,都应当受到尊重。既包括作过恶的罪犯,也包括非人类的生物,在这个意义上求讲,生命伦理应当社会伦理的基础和前提。
——皮艺军 中国政法大学 法社会学与青少年犯罪研究所 所长 教授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