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做题行不通虽然综合卷是各门科目的“拼盘”,但复习综合科并不象复习其他科目一样,需要不断地做大量的“综合题”,因为综合科考查的主要是各种能力,而这不是考生通过死做题目就能实现的。
二、掌握“书本”知识虽然这门考试没有专门的教材,但大致还是有“根”可依的———市教委的两册《高中综合专题讲座》,考生对此应该多重视,这两本书中的导读、对知识点的梳理、训练和解题思路都要通读。现在离考试还有10天左右时间,考生最好每天都要抽点时间浏览一会。
三、明确“能力”的定义多翻翻这两年的考试卷,研究性学习先从研究试卷开始,起码要知道试卷中的问题问的是什么———在去年的试卷中有这么一题,让你“列出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并回答题中课题的“成果形式”。如果考生不知道什么叫“研究计划”、“研究方法”以及“成果形式”,即使平时成绩再好,也只能对着题目干瞪眼。
四、重点抓单科基础知识综合考的命题原则之一是“以能力立意”,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在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复习迎考时,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综合能力测试的另一个命题原则是“高起点”、“低落点”,即以高科技信息和重大社会、生活问题为背景材料,以课本知识点为基础。这同样启发我们应该把复习的主要精力放在单科的基础知识上。
五、注意学科综合和渗透基础知识薄弱,答题缺乏“综合”观,是导致考生在相对容易的综合题上丢分的普遍原因。例如一道关于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开通意义的试题,虽然大部分考生都答出了它的地理意义,但他们往往会忽视其政治意义:有利于西部大开发,增强连云港桥头堡的战略地位。这表明,考生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在进行单科复习的时候,也需要明确学科知识点可能会与自然、社会现象发生紧密联系,从而培养自己捕捉实际问题中抽象模型的能力。此外,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适当选择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确定一个中心话题,试着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
1、考查基本知识点
综合考试题涉及的各学科知识多属于教学大纲上的基本知识,深度与会考相当。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注重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性、科学性、敏捷性和发散性。考题计算量小,需要计算的问题常常给出计算公式,很少“刁难”考生。
2、密切联系实际
试题还会让考生联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灵活作答,如果考生平时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要回答这些问题还是要费一番周折的。
3、关注社会热点
将APEC、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日本教科书、西气东输、火车调速等当前热点问题引入综合试卷,考查考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上海综合能力测试的又一特点。由社会热点引出的考题,综合程度比较高,而且拼盘式的综合很少,实现了学科间知识的真正融合。总体上题目比较新颖,对考生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4、培养对科学的亲近感
在科学发展史上,几乎每项重大成果都是通过方法革新取得的,而新的科学成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研究方法的革新。了解科学,亲近科学和感悟科学是上海综合试题的又一特点。
1、结构呈“拼盘式”
试题内容既包括学科基本知识,及学科内容各部分间的综合知识,也包括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以考查各单科的主干知识为主,整个试卷仍然呈现“拼盘”状态。
2、综合意识逐渐增强
从2002年春季高考和2001年秋季高考综合试题来看,涉及几门学科的题目在逐渐增多,明显反映出综合意识的逐渐增强。试卷中每个大题都以一门学科的主干知识为主体,将其他五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串接在一起,多角度、多侧面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继续“以能力”立意
“侧重能力考核,注意适当综合”,是综合能力考的一个重要命题指导思想。2001年秋季试卷中,例如“煤气使用”、“明珠线”一类的试题便很能体现这一点。能力主要指了解、掌握自然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的能力,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阅读自然和社会科学资料的能力和运用自然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的能力。
4、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试题不以直来直去的形式出现,而是将题目置于一些时政、科学、社会热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中,使试题具有新的背景,考生必须对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灵活运用才行。
5、突出研究性学习
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强。过去高考试卷题目中出现的“列出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成果形式”、“研究计划”、“研究方法”以及“成果形式”等语句便属于此类。综合卷四大特点命题五大趋势和其他科目相比,文科和理科综合科所占的分额很少,都只有30分,但这并不说明这门考试不重要,由于它和“研究性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去年曾在上海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