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五中 沈雅姣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蓦然回首,高中三年的悲喜剧已拉下帷幕,化作回忆,闪烁在灯火阑珊处。一路跌跌撞撞却真实无悔地走来,直至今日才发现:那条曲折但坚定的路已然硕果累累,坠满枝头。只待我撷取,以赠后来人。
对于学习,积极的态度和执著的信念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连自信与勇气都失去了,那么他就把一切都失去了。而且要弄清自己的兴趣所在,因为读书其实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只要有兴趣和方法。如果发现读书的乐趣,自然会用心。成绩提高了,兴趣就更浓。如此良性循环,岂有失败之理?假使我放弃崇拜的老庄,苏格拉底,而偏去与牛顿,伽利略等玄妙莫测的大师们叫真,恐怕也与今日之成绩无缘了。
有了兴趣和信念,余下的都无"大碍"了。谈到方法,我认为文科能"取巧"的地方较多,方法也比较灵活,因人而异。对待地理,常翻看地图最为有效。久而久之,主要国家的位置、山脉、河流、甚至哪些拗口的国名首都,全部像公式一样烂熟于心,脱口而出。然后以此为纲,把它们作为具体例子去理解自然地理,再以此出发去记忆人文地理,自然是事半功倍,而且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历史知识容量大,范围广,且较零碎,不易硬记。即使看图或制成表格也只是清楚而已,在记忆效果上收效不大。不妨运用数学法,穿珠法,图像法,联想法,口诀法,附加法等取巧的办法,减少记忆量。记得我最崇拜的一位老师说过:"书要先越念越薄,才能再由薄变厚,成为自己的知识。"这类方法有很多,举个例子:
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部分事件较多,可以编个口诀来记忆。
鸦片战,促惊醒,太平天国勃然兴。
洪秀全自金田起,宣传斩妖享太平。
克永安,定天京,北伐西征旌旗明。
颁布《天朝田亩制》,人间天堂分粮均……
又如关于南北朝的文化,这样会更容易:
东晋书圣王羲之,矫若游龙飘浮云。
传神阿堵顾恺之,传世名画《女史箴》。
归去来兮陶渊明,刘勰雕龙体思精。
宋齐之间祖冲之,圆周率值超前人。
石窟崇佛艺术存,北朝云岗与龙门。
利用历史轶事也可以联想起相关人和事;如:莫扎特6岁即在奥地利王妃特蕾西亚面前展现了神童天赋,王妃还要将玛丽公主嫁给他,后来莫扎特的《费加洛婚礼》就是讽刺贵族的作品,并在革命爆发前的法国被视为危险思想……甚至可以自己编故事来记忆同一时代的人物或事件,数学法也较好用,如:1中心2端点3分支4段5河6省可较快记住隋朝运河相关知识,类似这样的方法数不胜数,每个人的性格,兴趣不同,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政治背起来比较抽象,要多注重理解,而且先记住一课书乃至整本书的总纲再逐条细看,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办法十分有效。多与别人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加深理解。
以上三科记忆量较大,但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起来并非难事,而余下的三门主科,则比较偏重积累。
语文学习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基础知识不妨做个错题本,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提高。关于读书我认为也有技巧,一般分三个阶段:先读开头和最后几段,了解主题和结论,然后通读全文,即使有不懂之处,也继续读下去,不过可以在上面做个标记。最后是以记号为中心,挑重点,进行选读。这种办法对于平常看小说没什么用处,但应考时对阅读题选此法却甚为妥当。关于写作,也是三部曲,先写一些篇幅较短,通俗流畅的文章,注意标点的运用和短句的表达,而后试着增加数量(以150字为一个单位),并有意识地运用成语,复句表达,熟练之后会自然过渡到第三步;写作之前先在自己的文章或构思中找出或设计一些新的创意,只有不断求变求新,才会有新进步。可以注意体裁的变换,首尾的呼应,典故、名言的运用,线索、悬念的使用等有加分的地方。文章要先想好再下笔,一气呵成。边写边想容易使文章不够紧凑,而且容易偏题。
对于数学,我认为基础最重要。扎实的数学基础对一个文科学生至关重要。所谓的题海战术或许对数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不断总结方法和思路。做题太多反面会搞得自己信心不足,而且失去了方向,还是"宁缺勿滥"为好。
英语中的大量阅读必不可少,所以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单词,试着看原版小说或中文字幕的电影并记住其中精彩片断会大有裨益。阅读时如能克服唇读或手指的方法,速度会有很大的提高。
应考时的平常心态可以使你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档次,平时要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另外字迹也要整齐、清楚,给阅读者留下好的印象。
幸福的路途总是很短,我们不可以赖着不走。既已选择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人总要经过一阵打磨,才能让以后的人生闪闪发亮。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你没有理由落在任何人的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