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生活过得相当充实,和一群死党笑笑闹闹地走过了三年,有喜有悲,有汗有泪,回首看去,竟都那般美好而珍贵。
学习应当有张有弛,即便是在高三,我也不主张完全"苦学"。人的大脑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必要时也得加些润滑油。而这润滑油不是指什么补品,而是精神食粮。我在高中学年中,几乎每个双休日都要读些课外书,再好好补补觉, 两天中几乎不怎么碰书本。也许有人对这种方法不以为然,但我认为,这样做确实能令我的大脑完全走出上一周的劳顿,重新以最佳状态投入下一周的学习。
高三学年中,我真正懂得了总结的妙处。我很少做什么长篇大论的总结,听到或想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就写在一张"N次贴"的小纸片上,贴在铅笔盒里,每次打开就记一遍,每回可贴三张,两三天更新一次,换下来的纸片就拢在一起,放在铅笔盒底层,课间时拿出来翻看,反复看过五六次的东西,自然就记住了。我清楚地记得,法国大革命错综复杂的年代和二战中多如牛毛的战役就是这样背下来的。
具体到每一科的学习,我主张因人而异,不如在上高三前,根据自己前两年的学习成绩做个大体的计划。以下是我本人的情况,仅供参考。我的英语成绩平均分在130分左右,基础较好;语文成绩平均在115分,浮动较大,但我在课外读书比较多,兴趣较浓;地理百分制在85分左右,问题不大,历史百分制在75分左右,还需提高;政治百分制经常不及格;数学也总在及格线90分上下浮动。一番分析,问题浮出水面,数学、政治两科挂红灯,其中又以数学提高难度较大,被列为攻坚项目。以下是这几科复习的具体情况。
数学:
虽然这一科是弱项,但我并没有因此钻进题海,只是牢牢抓住老师在高三复习时的一本同步练习册,用红笔在每道大题旁写下解题思路,或与同学切磋,或向老师请教,真正做到题题吃透。一轮复习下来,问题就赫然在目了。然后,我就又另找了一本题书,用70%的精力跟上老师二轮复习的同时,用30%的精力去攻自己的弱项--解析几何。就这样,到高三最后阶段,我的数学成绩已经在班级排名第五。
语文:
我对语文的感觉主要建立在对课外书的阅读上,我的语文基础不够扎实,作文感情丰沛,文笔较好但条理性不好,深刻度不够。针对此情况,我定下夯实课本知识的计划,并最终决定用哲学性散文的形式来发挥所长。
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较好,因而高三一年里只是紧跟老师,没在课外花什么精力。
历史:
我在高三时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也就是我的班主任李老师,是她使我真正开始对历史科的学习感兴趣。此外我还掌握了一种好的方法:分段总结、反复对比。重点突破,阶段总结脉络,再对比练习册上的总结,补充思路。历史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地理:
高中地理实际上以记忆为主体,大概占有95%的份量,需要理解的只是地理运动一小部分。我在高三做的就是多看几遍书,做题的要决是多看些新题型,地理科知识点不难,出题人大多会在形式上大做文章。
政治:
政治是我最弱的一科。高三最后段,我做的就是把书读薄,一遍遍总结,一次比一次精炼,到最后,三年的知识在几张纸就可以总结出来。这时,政治也就学通了。
我的高中生活结束了,一个月后,我将第一次步入大学校园。总结这三年,我认为有两点最重要:一是自信,一年的苦熬,信心给了我力量;二是朋友,300天里相互切磋,令我不骄不躁地度过了"黑色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