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东 谢卫东
虽然高考离我已很远,但它给我的人生所带来的意义使我终身享有。是呀,都25年了,在那之前,我还是个空怀抱负的青年,现在,我却把以前的理想一个个变成了现实。如果要问原因,要我说,这一切都是高考。是那年的高考拉近了我和理想的距离,帮我展开了希望的翅膀。
搁浅的梦
1973年,我高中毕业,虽然对大学怀着无限的憧憬和向往,但在那个只能靠推荐上大学的年代,我和同学们不得不把大学的梦就此搁浅。毕业后,呆在家的那段时间,我一直愁闷不堪,家里人更是一日百劝,父亲知道我的心思,背着我时常常唉声叹气,是为我的郁闷,还是为我无法靠近的大学?
那年冬天,父亲听说我们大队要招一名代课老师,于是就找到大队领导罗列了我的一大堆优点,说我是高中生,读书时还是班长,并且高中时在班上各科成绩都是第一……开始领导说还得考虑考虑,父亲好像从领导的口气中听到了希望,于是就天天找领导,拿他的话说,“当不成大学生,那就先做个教书匠”。后来领导被父亲缠得没办法,只好答应我去大队代课。
虽然我做了代课老师,但我每晚还是怀抱着大学入睡,我清楚,大学还需要等待,还要等两年过后,因为政策规定高中毕业生工作两年后就有资格参加保送入大学。在教书和学习中,我在等待与期盼中熬过了两年。
在痛苦的日子里
两年后,我终于有了参加保送的机会。去报名时,我满怀信心,可结果却令我满脸是泪,因为我被取消保送资格,原因是“你的外祖母是地主”。我没有预料,两年的结果竟是这样!我更不明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而领导也一再讲“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道理,可一报名,他们就把我打入另册,我该相信谁?我那蝴蝶般的梦想何时才到头?我的心里此时一片黯淡,好似漆黑的前途。
之后,我还抱着一线希望,既然不能以读书之路来报效祖国,那我还可以走当兵的路。但遭遇和以前一样,他们还是以同样相似的借口拒绝了我。我还有什么可争辩的呢?接下来的便是长久的沉默和无尽的忍耐。
1976年,公社保送工农兵学员,我背着家人又去报名,因为我害怕家人再次为我的失败而痛苦。当时,管报名的是我父亲的一个朋友,他一见第一个报名的是我,连忙把我拉到一边,极其神秘地对我说:“傻孩子,这工农兵学员你就别奢望了,你想,全公社就两个指标,100个当官的人争,根本就轮不上你,再说你的政治背景……”他看到我双眼是泪,再没有说下去,只是边摇头,边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回来后,我心如刀绞,用毛笔在报纸上写下了“天下不公”四个大字。
到了半夜,父亲看我屋里的灯一直亮着,就开门进来,他的表情告诉我他已经知道了一切。父亲看我还没睡,当时广播里正唱《国际歌》,“你听,广播里唱的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说着就把“天下不公”四个字撕烂,然后又用火柴把碎纸烧了。在灯光下,我分明已经看见父亲眼角里闪动的泪光,那泪光在他浑浊的双眼的陪衬下所折射出的光泽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黑暗。至今,我仍然还记得挂在他眼角的滚动的泪水。
一个月后,家人开始为我的婚姻大事张罗。本来我在高中时就定婚了,因为毕业后想保送入大学,而保送的条件之一就是不能结婚,所以结婚一事双方家人就一直没提。这下,大学梦已无边无际,只得遂了两家父母完婚的心愿。
我的大学
1977年元月,在大学苦盼无果,在全家失望之后,我结婚了。我已决定做一名孝顺的儿子和尽职的丈夫,我的大学梦慢慢变得模糊。
而在当年10月,恢复高考制度的喜讯就连我所住的偏远山村也在一夜之间传播开来。这一消息好似股股暖流慢慢溶解我那已经冰封的心,我的希望在开始复活。
经过一个多月的复习,11月底,我走进了考场……
成绩出来后,由于功夫不敌老三界,我落榜了,这是我预料之中的事,毕竟复习时间短,准备不充分,但我没有一丝失落。之后,我便一边教书一边复习,我决定再考一次。
1978年的7月,已经当了父亲的我又一次走进庄严的考场。考试前,母亲特地给我煮了两个鹅蛋,说吃两个蛋能考满分;父亲也鼓励我说:“去年,尖子生都考走了,今年你就是尖子,你百分之百能考上。”
看榜的那天,下着大雨,我光着头站在红榜前,当看到我的名字排在全县第一时,我无法克制自己,雨水和夺眶而出的泪水一道顺颊而下,朦胧中我看到了父母憔悴的身影、弟妹们的欣喜、妻子的微笑还有儿子灿烂的笑脸……
8月,我收到了山东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9月,我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我的大学。(本刊记者李振东根据谢卫东口述整理)
谢卫东简介:
1955年出生在山东,现任山东省荷泽一中生物教研组组长,山东省植物学会理事;曾参与原国家教委“STS教育”研究,著有《学习心理学》等16部著作,先后获发明专利4项;多次被授予“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和省级“奥林匹克生物竞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1991年被评为教学能手;1993年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教师。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