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不知道是什么好日子,曾经共事现今都已各事其主的同事们忽然间都飞回了上海。曾经都风光一世的白领丽人们,生孩子的生孩子,离婚的离婚,改行的改行,回老本行的回老本行。竟没一个留在原公司的,变化最大的当属周。
那时的我们都为红极一时的某电子商务公司打工。我不知道别人如何,但是我们这拨人曾经很意气风发,捋着袖子想要大干一番。特别是自北京来的周,本是北京某电视台的记者,但是冲着网络这个先锋行业,她毅然放弃已有的江山,也放弃了自己的老公,到这里打天下。虽说她年岁不小了,但是却始终有颗追求刺激和不安定的心。
她一直说上海特别合她胃口,和她很合拍,直到今天也不例外。虽然现在她已经回到北京,干她的老本行,但是在上海打工的日子确是她最最享受的一段时光。别看已经老大不小了,估计那时候她就有35岁左右了吧,但是她的精力却很旺盛。特别是夜晚,虽然开了一天会,制定了一天那可能明天就要被推翻的计划(朝令夕改是网站的通病),但是她依然精神十足。夜晚10点是她最最兴奋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已经被折腾的半死的人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劲道,陪着她泡吧,蹦迪。巨鹿路、衡山路上的酒吧,没一处她不去的。我们问她,难道北京没有好的酒吧。她说,北京的酒吧的确不少,但是只有在这里她才能体会到酒吧的感觉。在这里音乐环绕,充满着人的气息,让她能完全地放松自己。或许正因为是异乡人才能真正体会吧。
我们常常去保罗餐厅吃饭,那里价位适宜,也很热闹,经常座无虚席,倒和那时候的网站一样,如果晚了一会儿便没了位子。每次到那里她都要点毛蟹年糕。毛蟹从不见她吃,倒是年糕一块不剩。
她的打扮很我行我素。初来时顶着在当时非常流行的稻草头,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傲得很。可是来的第一天她就惊讶地发现淮海路上到处都有和她一样发式的人。自此她就爱上了这里。工作之余,她还爱逛街,买便宜货。这其实是所有女人的通病,虽然上档次的东西不能没有,不过这些路边小摊却更能掘出宝来。
在上海她就如此地逍遥着。可惜好景不长。网站的冬天终于降临,我们不能靠冬眠过日子,于是就如同大雁南飞一样,纷纷都离开了这块原先是乐土现在却是冻土的地方。她北上做回老本行,继续当她的记者。原以为她会依然随意潇洒,而在饭桌上我们却看到一个头发已经熨直,两眼无神的她,不到9点便嚷嚷着要回去休息。仅仅时隔两年,我们从她的眉眼间竟寻不到当日她神采飞扬的影子。只是她点的菜依然是毛蟹年糕。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