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等于“身份”,MBA代表“高薪”。“年薪十八万急招MBA”、“高薪诚聘MBA”……年薪百万索求MBA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似乎企业不拥有几个MBA,便不够“现代”,不够“规模”。MBA进入中国短短几年,便被推至高峰,而近乎神化。MBA真的有那么“神”吗?
2003年MBA报名工作于几日前结束,北京MBA报名人数较往年大幅下降。业内人士预测,MBA,这个在神州大地红火过一阵子的“工商管理硕士”,高烧开始退温。
2003年MBA报名工作于几日前结束,北京报名人数较往年大幅下降。如清华大学今年的招生人数是3000人左右,去年是4490人;北大今年是2000多人,去年是3390人;南京大学今年不足1000人,去年是1300多人……
MBA为什么这样火
MBA——“工商管理硕士”,1908年于哈佛首创,1991年引进中国,在清华等9所国内重点院校首先试点。十余年过去,MBA之火愈烧愈旺,如今读MBA已成为“时尚”与“档次”的象征。
MBA属于国际专业学位,目的为培养高层次实用型管理人才。报名者要求具有本科学历,且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MBA与其它学科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培养企业管理人员为目标,推出的皆为务实型人才。
“MBA是高级管理人才、是精英,企业需要MBA,中国需要MBA!”企业在呼唤,发展中的中国社会渴求人才,企业渴求人才。MBA之火,渐有燎原之势。
有需求就有供给,1998年全国MBA入学人数达到8190名,1999“MBA年”时,更是超过了这个数……但社会仍是感觉“不够、远远不够!”
那时有经济学家预测:“在中国的人才市场上,未来对MBA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的。”企业自也注意到了MBA这块“空间”。“深圳一大公司斥资100万邀请其它企业共同筹资400万元,在清华等4所名牌大学设立奖学金,办工商管理博士生班……”企业对社会讲,他们需要MBA,社会就更有理由“迅速培养”。
再近几年我国的MBA毕业生人数就不再好“统计”了,因为毕竟“中国大约需要35万名经理人才,而以每年2000名的培养速度,要170年才能满足需求。”所以“加快培养速度”就成了必然,而无可厚非。
全国喜迎21世纪的时候,MBA之火,也已燎原。
MBA为什么这样火?“MBA的高薪水是吸引越来越多人报考的最重要前提,同时不少在位领导也以有个MBA学历为身份的象征。”一业内人士指出。
所以,虽然MBA的学费一年高过一年,几万、十几万仍是报名者络绎不绝。“算算投入与产出,我觉得还是值得的。”一位今年报考北大MBA的王先生如是告诉记者。
热过之后
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周书记曾说过:“MBA毕业后必须有个适应、成长的过程,一毕业就安排什么职务,进入管理层,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
几日前,2003年MBA招考报名结束,北大、清华MBA报名者均有大幅度减少。
热过之后,MBA已有降温意向。清华大学陈教授认为:“前几年MBA确实是热过了头。”而今日的降温,自是有它的道理。
首先,竞争激烈,十几取一、几十取一的比例使许多MBA考生“很受伤”。“MBA太难考了,光看报名人数与招生数量比,我便有点……呵呵。”连续考了三年MBA的刘先生苦笑着。
其次,昂贵学费与学习成果不成比例。读个MBA,十几万是正常,而MBA又很难申请公费或是奖学金,所以个人承受多少有些困难。“国内读还要这么贵,我还不如添点钱出国呢,好歹几年之后咱也叫个‘海归’呢。”正自修MBA教程的王先生认为MBA学历并不重要,“但是MBA课程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的,这几年我也一直在自学。相对于高昂的学费来说,我认为,自学的理解、懂得,绝对不会比在我国这样一个环境中取得的学历差。”王先生对我国现行的MBA收费及教学质量不置可否。
再有,很多企业没有真正理解MBA。MBA是什么?并不是企业炒做、提高自身“档次”的对象。按照MBA的真正价值来讲,一个千人企业拥有一、两个MBA已算够了。但现在的企业,动则大肆招聘MBA,十几名都是小数。前不久,国美电器还“急招百名MBA”。而就其企业内部高层人员透露:“哪里能用得了那么多啊……”MBA热的这几年,许多企业都瞄准着MBA,“非MBA不要,要也不会少要”,但只要简单调查便会发现,这些单位中的很大一部分选人都还带有着盲目性。
“MBA是高级管理人才,是精英,既是精英,就不能多,多了就不值钱了。”一句话道破MBA应该适量存在与发展的真理。(本报记者王万利北京报道)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