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时期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
(1)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
(2)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要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和建设;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2.如何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含义的认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实行这个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消除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的羁绊,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的总结,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含义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13.新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我们要发展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6)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1)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和中坚,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共同奋斗的核心。民主政治意味着对政治权威的制约。但是,制约的前提是权威的存在。没有权威,就无所谓制约。没有权威就将是一盘散沙,是混乱。在中国,民主政治的首要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权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党和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党的领导的实质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3)依法治国是使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并辩证统一的媒介物,是实现途径。人民无法直接参与决策,也无法直接参与所有政治过程,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依法治国是将这种基本政治关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根本保障,也是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有效途径。
15.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2)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
(4)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1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即是对党的性质的完整表达,也是对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概括。
17.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的归宿。共产党员首先是党的干部都要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
18.党建理论创新的新突破有哪些?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党建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回答了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若干重大历史课题。这其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1)“三个代表”思想。江泽民同志提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在去年“七一”讲话和今年“5·31”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三讲”。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全国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普遍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创造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新形式、新经验。
(3)“三大优势”。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4)“两大课题”。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中央提出的党的建设的两大课题。
(5)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6)民主集中制的“四句新话”。近几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并强调:“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是继毛泽东提出“四个服从”之后,又一个重要方针,前者是指根本的领导制度,后者是指根本的组织制度,两者共同构成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7)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是由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家素质的领导骨干带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
(8)干部制度改革。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下定决心,加大力度,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改进管理干部的方法结合好,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一整套办法。
(9)“四严四自”。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10)“三个正确对待”。江泽民同志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个正确对待”,即正确对待自己和同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这是领导干部世界观改造的内容要求和具体途径。
(11)“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12)反腐败新机制。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各级党委务必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工作锲而不舍。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13)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江泽民同志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要认真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
(14)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
19.200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是什么?
(1) 200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正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沉着应对,趋利避害,抵御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困难,以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坚持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结构调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团结奋斗,勤俭建国,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2) 2002年必须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①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②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③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④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⑤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⑥积极扩大就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3) 2002年的经济工作八个方面的具体部署。①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培育国内消费需求;②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农村市场需求;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④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⑤标本兼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⑥努力促进出口,扩大利用外资,做好入世应对工作;⑦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⑧转变政府职能,反对奢侈浪费。
20.为什么说扩大内需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1)把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经济的基点必须建立在国内需求上。我们要积极利用国外市场,更要利用好国内资源,坚持立足国内市场,依托内需。这样,才能有广阔的回旋余地,有效地抵御国际经济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扩大内需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能够获得理想的增长速度,关键还是要看本国国内市场容量的扩展。在继续促进对外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应牢牢抓住坚持扩大内需这个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3)扩大内需可以促进结构升级。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社会的消费需求进入一个较快的结构变动期,结构变动已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国内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的有效措施。
(4)扩大内需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发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通过调整国内的需求结构,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
选自林代昭主编的《形势与政策备考指南》,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投票华语榜中榜,与众巨星欢聚得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