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2.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
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
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3.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唯物论观点
4.担当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的特点是
A.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B.现实的货币
C.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 D.纸币或信用货币
5.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是
A.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B.工人的剩余劳动
C.工人的必要劳动 D.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6.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揭示
A.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B.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
C.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D.生产资本的构成及其对资本周转的影响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A.维护部分私人垄断资本家的利益,而不顾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B.维护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顾部分工人和劳动者的利益
C.维护垄断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统治和保证私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A.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9.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调整时期,积极支持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邓子恢
10.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代表性文献是: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1.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关键是
A.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B.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C.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D.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12.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基础是
A.推动裁军进程 B.维护国际安全
C.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反对霸权主义
13.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或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诚实守信
14.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 B.开放
C.发展 D.稳定
15.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的主题是
A.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的政治合作与发展
B.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C.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的文化合作与发展
D.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的技术合作与发展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
C.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实践性和阶级性的统一E.理论性和系统性统一
1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
A.劳动的发展史 B.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C.精神发展的历史 D.阶级斗争的历史
E.生产力发展的历史
18.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
A.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
B.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C.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D.价值才能决定价格E.交换价值才能表现价值
19.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
A.劳动者在生产上耗费的各种生产资料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个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新价值
D.劳动者所必需的教育、训练费用的价值
E.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0.剩余价值划分为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包括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E.竞争的激烈程度
21.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是指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独立自主 D.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E.党的建设
22.刘少奇在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所概括的群众观点是
A.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B.一切代表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的观点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E.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3.下列是党在不同时期的最低纲领的是
A.党的“一大”纲领B.党的“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党的基本纲领
D.《联合政府》提出的党的一般纲领E.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4.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D.中共十二大开幕词E.中共十一届八中全会决议
25.农业结构调整最重要的是
A.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B.产品结构的调整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就业结构的调整
E.区域种植结构的调整
26.“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
A.立党之本 B.三大作风
C.执政之基 D.优良传统
E.力量之源
27.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要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B.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C.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D.继续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E.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
28.民族自决只适用于
A.被其他国家和民族兼并而原来就是独立的国家
B.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归属争议的领土C.历史遗留问题
D.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E.一国内部的地区问题
29.江泽民在访德讲话中提出,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
A.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B.它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
C.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D.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E.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30.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D.总体协调、局部竞争
E.总体发展、局部衰退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绝对的。
3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它们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样的。
33.我们党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过去曾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
四、分析题(共3题,每题9分,共27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从哲学上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35.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的原理,说明在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
36.下列是一组关于经济结构的材料
材料1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明确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材料2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按原有结构和粗放增长方式发展经济,不仅产品没有市场,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必须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今后五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巩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朱NFDA4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材料3
2001年,我国农民的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人均纯收入的增幅为42%,扭转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的趋势。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5亿吨,1998、1999两年又连续超过5亿吨,农产品的供给由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在人们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逐步降低,已经出现一些农产品供给的相对过剩。
张晓山:《如何善待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人民日报》2002年4月5日
材料4
朱NFDA4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2,说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意义和方向。
(2)阅读材料2、3,指出材料3说明了什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措施是什么?
(3)阅读材料2,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当前,发展农业的关键是什么?
五、选做题。考生从下列两道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考生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选做题Ⅰ:分析题(10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在《2025年的亚洲》这份报告中强调,中国将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利益的最大威胁,美国若要继续在南亚和东南亚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须解决在这些地区没有前沿作战基地的问题,还必须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联盟以约束中国。为此,美国已经作出将其军事战略重心从欧洲移往亚洲的计划。与此同时,有人提出在亚太地区拼凑“小北约”,对中国编织包围圈。美国新政府上台后,曾将中国确定为它的“战略竞争对手”。还有人直言,美国搞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转引自古平:《如何看待中国发展》
《人民日报》2001年8月31日
材料2以新姿态登上世界舞台的是中国。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1/4,而且,拥有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的中国经济在全球也不失为最富有活力的经济,这一点已为世人所瞩目。所以,拒绝中国参与建立协调的世界秩序的工作是大错而特错的。只要回首一下本世纪的历史便可以了解,一切企图孤立和遏制中国的政策到头来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尤其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这一点将更加深信无疑。
只有中国以负责的立场参加,才能够度过全球性的挑战,并且建立起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环保方面保证稳定的世界秩序。因而由中国参与一切发展过程它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中国尽可能迅速地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并参加将来的主要国家首脑会议是至关重要的。
摘自日本《读卖新闻》1998年2月1日发表的德国
前外长根舍的文章《中国也是建立新秩序的柱石》
材料3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水平还不高,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进一步改善中国127亿人民的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还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努力。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建设的中心任务。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一个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需要和平,热爱和平。我们早就明确对世界宣告,中国不称霸,就是将来发达了,也永远不称霸,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意同世界各国发展平等的友好合作关系。
《江主席纵论中美关系、祖国统一和改革开放》
《人民日报》2001年3月26日
材料4在回答是否担心中美两国可能开始一场新冷战的提问时,江泽民说: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一样,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再发生新的冷战、动乱,而是渴望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我们把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中心任务。中国不搞扩张。中国不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也无意同任何国家对抗。中国愿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平等相等,友好交往,互利合作。中美两个大国存在分歧并不奇怪,但在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各自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都有共同的责任,需要加强合作。我们希望与美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我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是乐观的。
江泽民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就中美关系、
反导问题、中俄关系、台湾问题等问题回答了提问
《人民日报》2001年8月14日
材料5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举世瞩目。在此情况下,研究中国腾飞的经验,推测中国发展对亚太乃至世界会产生何种影响,这是正常的。世界普遍认为,中国是维护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发展,有益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但也有人以阴暗心理揣度中国,认为中国强大了就会成为“威胁”,必须动员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遏制。
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政府就倡导各国之间实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中国同所有邻国恢复或建立了正常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被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准则。这是中国为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出发,中国对国际争端向来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而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寻求妥善解决。中国已经同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麻烦问题,划定了边界。对有争议的领土,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样合情合理的主张。古平:《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
《人民日报》,2001年8月31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与材料2,分析这两材料各自所阐述的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的观点。
(2)评材料2,德国前外长根舍所说的,“由中国参与一切发展过程,(它)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一观点。
(3)综合材料3、4、5评材料1中美国五角大楼在《2025年的亚洲》这份报告阐述的观点。为什么说“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
(4)评材料1所说的,美国搞NMD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选做题Ⅱ:分析题(10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这里,我想提出几个需要全党同志共同深入研究,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和作出正确回答的大问题,请大家一起来思考。第一个问题,关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我们党的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建设面临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B 2.A 3.A 4.A 5.B 6.C 7.D 8.C 9.D 10.A 11.C 12.C 13.A 14.C 15.B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ABCD 17.ABE 18.ABC 19.BDE 20.ABCD 21.ABD 22.ACDE 23.BCDE
24.ABC 25.BCDE 26.ACE 27.ABC 28.AB 29.ABCDE 30.ABC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总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31.[答案要点]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做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①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
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2.[答案要点]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2)这两个联盟的地位是不同的: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基础,只有首先巩固和发展这个联盟,才会使统一战线坚强有力,使民主革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使中间势力向革命靠拢,建立和巩固第二个联盟,最后战胜敌人。当然,第二个联盟也需要注意,特别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33.[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在认识这一问题时,曾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这是我们党反复强调这一阶段长期性的一个原因。但是,仅仅以过去我们犯过超越阶段的错误而来证明它的长期性是不够充分的,必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这一阶段各种客观因素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它的全部发展过程要经历几百年。因此,作为它的起始阶段的初级阶段,也必须是很长的。第二,我们原来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很长时间。
四、分析题(共3题,每题9分,共27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仅简单复述材料者酌情扣分。
34.[答案要点]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①世界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在时间和空间运动发展着的统一体;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论。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些原理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共同的理论基础。
(2)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树立创新意识。实事求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实践是二者一致性的共同的现实基础。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这是因为,第一,正是因为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得以产生和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都是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总结出来的。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遵循它,就会不断取得胜利,背离它,就会遭受挫折或失败。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成果。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它对我们的全部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的思想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要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引导社会的前进。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35.[答案要点]
(1)任何社会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都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情况是,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则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所占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
(2)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的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转变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实际也就是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增长更多地走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转变的实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的原理是一致的。
(3)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如下重大意义:第一,它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今后15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一。第二,它是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在生产、建设和流通等各个领域的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等,都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相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三,它是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今后国内外市场竞争主要是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较量,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很难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个长期过程。必须:第一,要正确处理上新项目与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要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充分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挖掘潜力上来。第二,要切实改革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第三,最根本是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36.[答案要点]
(1)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意义和方向。
①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意义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按照原有结构发展经济,不仅产品没有市场,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我国已经到了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第二,经济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既是为了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更是着眼于长远,是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其根源是经济效益较低,以粗放增长方式经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主动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②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材料3说明,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产品由短缺转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农民增收的形势依然严峻,农业发展已从原来单纯的资源约束转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在这样情况下,必须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农业结构的主要措施是:实施城镇化战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转入非农产业。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发展农业,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①长期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②加大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强化科教兴农,推进农业产业化。③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发展乡镇企业。④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五、选做题。
选做题Ⅰ:分析题(10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答案要点]
(1)材料1与2反映西方国家对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材料2肯定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中国“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材料1则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错误地认为,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2)德国前外长根舍所说的“中国参与一切发展过程,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肯定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材料1宣扬的“中国威胁论”是十分错误的,是站不住脚的。
①一个国家对于世界和地区的和平是否构成威胁,并不在于它的国力是否强大,而在于它奉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贯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不懈努力。
②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伸,当前中国正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渴望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③中国的发展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至今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中国经济如果得不到发展,12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世界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力量结构,这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实质是借防御之名,行进攻之实。其目的是加强美国的军事威摄力,继续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妄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这在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人民呼唤和平、反对霸权的今天,是必然要遭到反对的。
选做题Ⅱ:分析题(10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答案要点]
(1)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因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否定都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新事物既克服了旧事物的消极因素,又保留了旧事物的积极因素,并在新质基础上得到改造和提高,实现了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2)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因为: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一个周期,在形式上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否定因素开始时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历反复斗争的曲折过程;在特定条件下,新事物还可能失败,出现暂时的倒退。
(3)掌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坚持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当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已经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②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社会主义是新生的社会制度,又是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成长的,只有经过长期、复杂、曲折的斗争,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走向完善。社会主义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长期过程中出现严重曲折,这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我们要充分估计和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认清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把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选自林代昭主编的《2003年考研政治理论考题预测》,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投票华语榜中榜,与众巨星欢聚得大奖
新浪商城年货一条街,送礼就要送实惠!
新浪天堂隆重发布,百万玩家迎接公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