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北京大学生放弃高薪甘当乡村教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3/17 10:14 北京晚报 | ||
本报讯(记者孟环通讯员程海涛)他们是一群刚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的大学生;他们中不乏著名学府里的本科生,甚至还有博士、硕士;他们有的谢绝外企的高薪录用,有的放弃了考研深造的机会,却选择了在北京一些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中当老师,过着清贫的日子。在如今喧嚣的都市生活中,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他们。记者带着一个又一个问号走近他们,最终找到答案———爱。 告别金钱地位他们选择清贫 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有一所特殊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棚鹏学校。说它特殊,不光是因为这所学校完全是靠社会力量捐助办成的,还因为在这里执教的年轻老师们所体现出的那种博大的、至真至纯的爱。 在简陋的教师宿舍———一间平房内,记者最初见到的老师是黄宝凤与张渊毅,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衣着朴素,两张朝气蓬勃的脸上被勾勒出的,是成熟、凝重、从容。“2001年9月,在北师大的一次招聘会上,我认识了黄校长,当我看过棚鹏学校的简介后,我就被棚鹏学校‘爱校爱国爱天下,做人做事做学问,做学教合一’的办学理念深深打动了。第二天一大早,我辞了手里的工作去了棚鹏学校。”和站在旁边的张渊毅比,黄宝凤一看就是个爱说爱笑、性格外向的女孩子。在来棚鹏学校之前,黄宝凤夫妇都在外企工作,张渊毅是北京四通有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每月六七千元的工资,可当黄宝凤说学校更需要他这样的计算机老师时,他二话没说就来了,如今,他们夫妻俩加起来每月也就一千多元的工资。 “我出生在宁夏一个特别穷的村子里,父母为了供我念书省吃俭用,母亲用卖粮、卖鸡蛋换来的钱供我上学。”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张渊毅说。看得出,他更懂得穷人家孩子上不起学的滋味。 “孩子们教会我如何去爱”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见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就特别开心,在这工作了一年半,我和他们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已不单单是师生间的那种感情了,而是一种近似于姐姐对弟弟、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其说我给予了他们爱,倒不如说是他们教会我如何懂得去爱。”刚刚从山西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青春靓丽的张景涛说这番话时,她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执著、坚定、勇敢的目光。和这个学校中现有的20多名老师一样,小张也是通过招聘会自愿来这里执教的。 建校初期学校条件差,学生们在租来的民房中上课,屋里也没有暖气。黄宝凤记得有一次孩子们冻得直打哆嗦,她就一个一个地将他们的小脚丫放在自己的怀里为他们取暖,当黄宝凤走到一个平时在班里最不爱说话的小家伙面前,把她的小脚丫放进怀里时,她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她说:“老师,您给我捂脚,您不冷吗?把您的脚放到我的肚皮上吧。”一句话说得黄宝凤心里热乎乎的,就在她背过身去擦眼泪的时候,班里所有的孩子们都跑过来,争着抢着要为她捂脚……孩子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了对他们心目中最爱的老师的祝福,让这群爱的奉献者深深地体会到了被爱的幸福。“虽然家人和朋友都反对我在这里工作,但精神上的满足足够支持我留下来。” 孩子们的“眼神”留下了我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杨涛来到一所外来流动人口学校应聘时,校长曾和他说:“你是个高材生,如果为了找一份舒适的工作或是优厚的待遇而来这里,那我劝你还是找别的学校吧,因为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待遇、教学环境几乎都没法和城里的任何一座普通学校相比,你要好好考虑考虑!” 尽管在来学校之前杨涛已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尽可能把学校的教学条件往最坏处想,可在走进学校门口的那一刻,他还是被眼前校园破败零乱的景象重重地击了一下,心也顿时凉了一大截儿…… “正当我站在门口不知所措时,突然一大群孩子从教室里冲了出来,在我面前按大小个排队站好,齐声高喊:“欢迎新老师!”然后,几个个头稍大一些的孩子便争着抢着拿我的行李,一个小女孩用脏兮兮的小手递给我一把刚摘来的野花……“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和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我真的好感动。没人安排他们这样做,完全是自发的,后来听一位和我一样刚来这里的同事说,每当有新老师到校时,孩子们就用这种简单而最真挚的礼节欢迎他们。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决定把自己的理想系在这群孩子的身上,与他们一起,同生并长……”小杨说着说着眼圈有些红了。 因为有一份真心喜爱的事业,这些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学校能早日发展壮大起来,社会上的人来关心外来人口的孩子,关注对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黄宝凤写的一首小诗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谁能告诉我/有没有这样的笔/能画出一双双不流泪的眼睛/留得住世上一纵即逝的光阴/留得住快乐/全部都送给你/苦涩的味道变成了甜蜜……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