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争着要人 内地交换生在香港抢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4/02 10:22 环球时报 | ||
春暖花开,香港科技大学校园里响起了第一批内地本科交换生的欢笑声。106位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8所重点高院的内地学子,将在风景如画的香港“科大”度过一个全然不同的新学期。 资格选拔非常严格 这批就读香港“科大”的内地学子,并非是香港高校的第一批内地交换生。其实,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抢在香港“科大”之前,已经纷纷与内地的重点高校,开展学生交换计划———互派学生到对方的院校学习。 但要获得交换生的资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过五关斩六将”。以香港理工大学的内地交换生为例,只有历年考试平均80分以上并且英语成绩超过80分的学生,才有资格报名参加该校选拔交换生的统一考试。经过内地院校的一系列笔试和面试之后,香港高校最后还要再把一道关,整个筛选过程可谓严之又严。 就读香港高校的内地交换生,一般都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这样,他们可以先在内地院校完成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进入专业课程阶段后再出来开阔视野。这些学生一般在香港学习一个学期,然后再回到原校,学分也随之转回原校。在港期间,香港高校不仅为他们安排住宿,还为他们提供高额奖学金,减少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 备受跨国公司青睐 香港回归祖国之前,在香港高校里很难找到讲普通话的内地学生。而这几年,随着两地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来香港的内地学生也越来越多。不仅有交换生,也有不少自费生,有求学的本科生,还有从事科研工作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记者多次到香港“科大”采访最新科研成果,每次都能碰到一些来自内地的研究生。 香港赛马会是香港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不仅资助香港本地的教育,近年来也积极扮演两地教育交流的“推手”,创造条件让内地学生到香港学习。1998年,赛马会设立“香港赛马会杰出内地学生奖学金”,在3年内分批资助450名内地优秀学生到香港修读学士学位。1999年,第一批100多名内地学生分别前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8大高校就读,每人每年可获得约10万港元的奖学金,用于支付学费、书本费和日常的生活费。 大多数内地学子在香港高校表现出色,成绩优异,不仅学校深感满意,也引起了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大企业的注意。去年,首批获得香港赛马会奖学金的内地学子从香港各高校毕业,除了部分学生继续到海外深造以外,很多人都在香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不少人应聘于跨国大企业,月起薪点超过1万港元(不少香港本地学生的起薪点为七八千港元),有些同学甚至被几家企业争夺。 香港教育界也充分肯定内地学生的出色表现。香港“科大”物理系的沈教授对记者说,吸引内地学生到香港读书,不仅有助于拓宽香港学生的视野,还会对他们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 国际化冲击内地生观念 初来乍到,学会听广东话,可能是不少内地学生日常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人在他乡,学会化解各种压力,调整心态,与香港同学融洽相处等等,都是内地交换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不过,置身香港校园,崭新的校园文化更令许多内地学生振奋。不论是教师的教学风格,还是同学的学习方法、处事态度,总会不经意地给内地生带来观念上的冲击。 注重书本,看书多,这是内地学生的长处。他们发现,香港学生比较重视实际操作,更喜欢动手,更注重实践。在“港大”读法律的小阮深有感触地说,香港同学搞活动的组织能力特别强,从策划到宣传,从设计海报到主持节目,几乎全程包办,还不时冒出一些新奇的点子,非常有创意。 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的小李,体会最深的是香港同学的协作精神。他说,在内地,同学们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埋头苦读,而在香港,大家更喜欢共同讨论,喜欢共同研究。他不仅学会了与同学合作研究问题,更学会了接纳别人的意见,从更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国际化可能是内地学生普遍感受最深的。香港高校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很高,老师讲课几乎全部用英文,香港学生记笔记也用英文,甚至同学之间都以英文名互称。香港高校的校长、教授多是国际知名学者,如“港大”校长徐立之是世界著名基因学家,“科大”校长朱经武是超导领域的国际权威。香港高校与国际名校之间的学术交流非常频繁,经常邀请世界知名学者来讲学。几天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访问“港大”,全城掀起了一股“博弈论热”。加上香港资讯发达、开放,学生能够迅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学术观点。这无疑大大开拓了内地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的学业、研究更上层楼打下了基础。
订新闻冲浪 了解更多张国荣自杀幕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