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不就业”凸现管理盲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4/22 11:44 武汉晨报 | ||
几乎各个高校附近,都生存着这样一群不就业部落,他们或为考研而煎熬,或为正式就业而奋斗。与正规就业者不同,他们没有自己的家,没有所属单位,不少人的户籍档案捏在自己手里,自己是自己的管理者。而这一部落的不断扩容,又使得人们对他们的关注越来越多。 学生:想“不就业”有点难 前不久,武汉理工大学一学生向该校就业部门提出“申请不就业”,结果被学校拒绝。该校毕办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规定,只有“社会确无需求专业的学生”方可申请不就业,但目前尚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该学生的理由不充分。 记者从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等学校了解到,武汉地区高校目前还没有针对不就业的相关政策,申请“不就业”在武汉基本不可能。 针对今年无法落实单位的学生人数可能会比去年增加的情况,各高校表示,目前尚未找到完全合理的办法,不排除采取把所有未落实单位毕业生的人事关系转到代理机构的处理方法,“这样对学生和学校都方便”。 去年:6000人成“托管族” 不就业族最关心的问题当属自己的户籍和档案的去留问题。 去年,国家公布“毕业生户籍档案可在学校保留两年”这一政策后,毕业生的就业期限被放宽了,不少有意不就业的学生满心欢喜。可当他们到学校询问有关事宜时,却被浇了一头冷水:多数武汉高校并不支持由学校保管毕业生的户籍档案。 去年,对于在规定时间内因各种原因没有落实单位的学生,各校的做法有三种:一是要求他们将户口、档案在学校或人事代理部门办理挂靠手续,不发派遣证,等到有接收单位后(两年内)再发放派遣证;二是要求他们将户口、档案派遣回原籍,等有接收单位后(两年内),再回学校改派;三是全部由人事代理部门办理挂靠并将派遣证发到托管单位,学校不再负责学生的就业事宜,这批人将计入学校就业率。 因此,到毕业生派遣前夕,省、市人才交流中心门前就挤满了前来办理托管的学生。据省、市人才交流中心有关人士透露,去年约有6000人将自己的户籍档案托管在人才交流中心。 “不就业族”谁来管理? 数量庞大的不就业部落寄生在高校周围,没有一个固定的管理单位,他们的户籍、档案、社会保障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和社会治安问题都令人担忧。 有说法认为,学生之于高校,犹如产品之于工厂,工厂将产品制造出来,也应负责将之销出去;如果产品无法销售出去,只能囤积在工厂的仓库里。按照这一说法,毕业生的各种关系都理应由高校负责管理。 但某高校毕办负责人直言:毕业生从各方面已与学校脱钩,学校无法对他们实施管理职能;学校替他们保管户籍档案,一方面耗费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学生实际上已经走向社会,学校的管理也没实际意义。 而中介代理机构的理由则更显充分:我们只对毕业生档案负有管理责任,至于他们本人的行为,我们无权也无法负责。 那么,不就业族到底该谁管理?是不是真如同部分毕业生所说的“自己管自己”? 在高校与未来的工作单位之间,不就业族管理“断档”的空白如何填补,将直接决定这一群体的走向。令人感到高兴的是,武汉已有高校计划在最近出台“毕业生申请暂不就业管理办法”,将不就业族纳入学校的管理和控制范围内,用有关人士的话说,就是“我们会负起该负的责任,希望社会各方也能如此”。(记者胡继权 王春岚)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